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大球盖菇―水稻轮作栽培技术_免费论文全文下载

大球盖菇―水稻轮作栽培技术_免费论文全文下载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 总结大球盖菇―水稻轮作栽培技术,包括茬口安排、大球盖菇栽培技术(原料准备、场地选择、播种、覆土、发菌期管理、出菇期管理、采收)、水稻栽培技术(翻耕大田、播种、移栽、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供种植者参考。

关键词 大球盖菇;水稻;轮作;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6.1;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1-0088-01
海盐县耕作制度以大(小)麦―水稻为主,2016年大(小)麦种植面积1.1万hm2以上。由于上年大(小)麦播种季节连续阴雨,导致播种推迟,生长较差,加上抽穗期间多雨天气造成赤霉病暴发,大(小)麦产量低、质量差,大多农户基本没有收益甚至亏本。为了稳定农作物种植面积,避免季节性抛荒,海盐县积极开展新型耕作模式创新。
大球盖菇是国际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的食用菌之一,营养丰富,肉质滑润,口感好,栽培简单。大球盖菇栽培直接利用稻草秸秆在水稻田种植,避免秸秆焚烧。同时,大球盖菇菌丝在生长过程中将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蛋白质等大分子营养物质进行有效分解,部分被菌丝利用,同时菌渣里保留了大量可被植物直接吸收的碳、氮养分和活菌丝体,还田后可以培肥地力,提高有机质含量。
大球盖菇―水稻轮作模式充分利用稻草秸秆资源栽培食用菌,菌渣还田后是良好的有机肥料,能培肥地力、提高下茬作物产量。2016年海盐县大球盖菇―水稻轮作新型耕作模式示范面积11.5 hm2,并与景宁县食用菌专业技术合作社签订销售订单。当年大球盖菇总产量为305 t,平均收购价格3.6元/kg,当年增加大球盖菇产值110万元,利用稻草秸秆710 t,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 茬口安排
11月下旬播种大球盖菇,11月底至翌年3月上旬发菌及菌丝生长,3月中旬开始形成菌蕾,3月中下旬开始出菇采收,5月中旬采收结束。5月下旬大球盖菇生长结束后及时翻耕大田,将菌渣埋入土中,促进菌渣腐烂。5月底水稻播种,6月中旬移栽,9月15日前齐穗,11月中旬晚稻收获,及时晒干稻草,作大球盖菇原料。
2 大球盖菇栽培技术
2.1 原料准备
大球盖菇可利用稻草直接栽培,不需要添加辅料。选择清洁、新鲜、干燥的稻草60 t/hm2。据测算,晚稻产量为8 700 kg/hm2,草、谷比为1∶1,留茬15 cm后草、谷比约为0.73∶1,种植1 hm2可消化9.5 hm2水稻秸秆[1]。
2.2 场地选择
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温度为5~34 ℃,最适温度24~28 ℃。冬季常有冰冻天气,采用露天种植大球盖菇,宜选择背风向阳的田块。
2.3 播种
水稻收获、稻草晒干后,整平低洼处,将干稻草铺成宽70 cm、长度不限的畦,两畦间留60 cm。稻草踏实后厚度20~25 cm。利用水泵将稻草完全浇湿,沥干多余水分,稻草含水量达到65%~75%后播种。选用满袋后10 d内的菌种,超过20 d的老化菌种不能用于生产,以免影响菌丝萌发和生长。将优质菌种碎成3 cm3大小,梅花形播种到稻草上,菌种块间距15~20 cm,大田需菌种6 750~7 500袋/hm2。表层稻草盖住菌种块,以看不见菌种为宜。
2.4 覆土
播后在预留的空道开沟,沟宽30 cm。开沟时将土取成2~3 cm的薄片,覆盖在稻草表面及畦边。覆土后再铺厚3 cm左右稻草,达到遮阳、保持湿度及控制土表杂草的作用。
2.5 发菌期管理
一般播后3 d开始发菌。发菌期料温控制在20~30 ℃之间,温度偏低发菌慢,温度过高引起烧菌。播种期要求气温低于 25 ℃,当料温低于10 ℃需加盖地膜保温[2]。菌丝生长期要求栽培原料保持湿润,含水量60%~65%。遇到冬季天气干燥年份,应每隔4~5 d灌半沟水,保持田间湿度,减少料内水分挥发。连续阴雨天气,及时开通排水沟,防止田间积水。
2.6 出菇期管理
大球盖菇出菇期最适宜温度为12~25 ℃,空气湿度达到85%以上。菇蕾形成后要减少喷水量,但保持土面不变白,当覆土表面干燥时及时用水泵喷水保湿。采收前不喷水,以保证菇的质量。
2.7 采收
翌年3月下旬开始出菇,至5月下旬结束。大球盖菇从见小菌蛋至成熟一般需要5~10 d,采收标准要求大球盖菇菌盖外一层菌膜刚破裂,菌盖内卷时及时采收。采收时手指轻捏菇柄下部,旋转一下即可采下。采收后清理菇柄,进行盐渍加工或鲜菇销售[3]。
3 水稻栽培技术
3.1 翻耕大田
大球盖菇收获结束后,及时将菌渣翻耕入田,同时施入碳铵225 kg/hm2或尿素150 kg/hm2,促进菌渣腐烂,有利于晚稻根系吸收养分。
3.2 适时播种育苗及移栽
水稻品种选用嘉58、秀水134等主推品种,播种期为5月底,药剂浸种后秧盘播种,每盘播125 g,播�N量为37.5 kg/hm2。6月中旬秧苗叶龄3.5~4.0叶时及时移栽,株行距14 cm×30 cm,插植300盘/hm2。
3.3 肥水管理
插秧后浅水护苗,5~7 d露田1次,7月中旬开始搁田,8月底至9月中旬深水养胎,后期干湿交替,保持活棵到老。控制苗期用肥,防止前期生长过旺。后期增施钾肥,做到平衡施肥。施纯N 225 kg/hm2,N∶P2O5∶K2O=1∶0.35∶0.8[4-5]。
3.4 病虫害防治
重点防治纹枯病、稻曲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褐稻虱等病虫害。田块翻耕平整后用81.5%丁草胺1 125 mL/hm2兑水450 kg/hm2进行喷雾,隔1~3 d再插秧;秧苗返青后结合施肥用 69%苄嘧・苯噻酰900 g/hm2拌适量尿素撒施,保水5~7 d,田水不能淹没秧心,以免产生药害。
4 参考文献
[1] 郑英姿,江晓寒,林慧星,等.冬闲田大球盖菇简易栽培技术[J].浙江食用菌,2010,18(5):55-57.
[2] 李华君.大球盖菇稻草轻简栽培技术[J].食用菌,2016(3):47-48.
[3] 孙士东,李华,李长军,等.大球盖菇林下栽培技术[J].辽宁林业科技,2011(3):52-54.
[4] 罗琼,王昆,许靖波,等.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作物研究,2014(1):86-91.
[5] 薛亚光,杨建昌.水稻超高产生理特性与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9(6):8-12.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QQ:522-52-5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