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涡麦9号小麦高产栽培技术_免费论文全文下载

涡麦9号小麦高产栽培技术_免费论文全文下载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 介绍了涡麦9号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产量目标和生育指标、精细整地、种子处理、科学播种、查苗补种、合理施肥、水分管理、预防春霜冻害和低温冷害、化学调控、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小麦;涡麦9号;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0-0024-02
1 产量目标和生育指标
产量目标:9 000 kg/hm2。
产量结构:穗数675万~720万穗/hm2,穗粒数36~40粒,千粒重40~42 g。
冬前壮苗指标:越冬期主茎叶龄6.5~7.5叶,单株一级分蘖3~4个,其中2~3个分蘖达3片以上,次生根7~8条,叶片清秀。
茎蘖动态指标:基本苗225万~240万株/hm2,越冬期1 125万~1 275万株/hm2,返青期1 275万~1 425万株/hm2,拔节期1 425万~1 650万株/hm2,成熟期有效穗数675万~720万穗/hm2。
2 精细整地
选择交通便利、能灌能排、土地平整、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养分充足、结构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地块。选用大型机械作业,实行大犁深耕或深松,加深耕层,深度达20 cm以上,耕后耙2~3遍,耙细耙透耙实,做到上无坷垃、下无卧垡,地面平整,无“龟背田”。若选用旋耕机械整地,耕深应在15 cm以上,耕翻后尽快耙耱、镇压2~3遍,以疏松表土、破碎土垡、平整地面、耙碎土块、抗旱保墒、上松下实。
3 种子处理
提倡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没有用种衣剂包衣的种子要用药剂拌种,选用2%戊唑醇(立克莠)50~75 g+40%辛硫磷75 mL加水1.5 kg,拌麦种50 kg,边喷边拌,拌后堆闷3~4 h,待麦种晾干后即可播种[1]。
4 科学播种
一是足墒适期播种。要足墒下种,土壤墒情不足时,一定要先造墒,后整地,再播种。适宜播种期为10月10―15日。在适宜播期内,应掌握“宁可适当晚播,也要造足底墒”的原则。二是适量播种。适宜基本苗225万~240万株/hm2,播量165~180 kg/hm2,玉米秸秆还田麦田播量180~195 kg/hm2。三是精细播种。实行机条播,播种深度3~5 cm,行距20~22 cm。播种机不能行走太快,以5 km/h为宜,以保证行距一致、深浅一致、下种均匀、不重播、不漏播,播种时每隔4 m左右留一行道,行距30 cm,便于中后期田间管理,不伤麦苗[2]。
应选用带镇压装置的小麦播种机械,在小麦播种时随种随压,在小麦播种后用镇压器镇压2遍。尤其是对于秸秆还田地块,一定要在小麦播种后用镇压器多遍镇压。
5 查苗补种
出苗后,要及时检查出苗情况,对于缺苗断垄地块,要尽早补种。可选择与该地块相同品种的种子,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后,开沟均匀撒种,墒情差的要结合浇水补种,补种工作务必在出苗后3 d内结束[3]。
6 合理施肥
首先是施足基肥,在玉米秸秆还田的基础上,推广使用有机肥,合理调配氮、磷、钾肥,补施中微肥;推广化肥深施和氮肥后移技术。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施硫酸锌15 kg/hm2、纯N 210~225 kg/hm2、P2O5 75~90 kg/hm2、K2O 90~105 kg/hm2。有机肥、磷肥、钾肥及锌肥一次性全部用作基肥;氮肥的60%作基肥,40%在拔节期至孕穗期追施。有条件的可施用48%缓控释肥(23-12-13)750 kg/hm2作基肥,拔节至孕穗期根据苗情长势追尿素90~120 kg/hm2。其次是重施拔节肥,返青期一般不追肥,3月中下旬重施拔节肥。可追施氮钾二元复合肥225 kg/hm2或尿素150 kg/hm2,以巩固分蘖成穗,减少小穗小花退化,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孕穗期对拔节肥施量不足,叶片发黄,表现脱肥早衰的麦田,遇雨追施尿素45~60 kg/hm2。追肥方式提倡采用机械追施效果为佳。可在小麦抽穗至灌浆期喷施叶面肥,具体方法:用98%磷酸二氢钾1.5 kg/hm2或稼福乐750 mL/hm2兑水450 kg/hm2进行喷洒,也可选用美洲星、黄腐酸等叶面肥。对叶色发黄,有脱肥早衰现象的麦田,加入尿素7.5 kg/hm2喷洒,增产效果更佳。每隔7 d喷洒1次,连喷2~3次。最好在晴天10:00前或16:00以后进行喷施,以免烧伤叶片,利于吸收[4]。
7 水分管理
适时浇分蘖水和越冬水。适期播种的小麦,出苗后15~20 d(11月上旬)开始出现分蘖,如果分蘖期土壤表墒不足,必须浇1次水。越冬前(12月中旬),如土壤干旱,要浇越冬水,保苗安全越冬,为春季生长打好基础。
8 预防春霜冻害和低温冷害
小麦拔节期出现倒春寒天气,地表温度降到0 ℃以下,就会发生春霜冻害,发生冻害的麦田,幼穗将被冻死,不能抽穗;孕穗期遭受0~2 ℃低温对幼穗小花发生的危害为低温冷害,发生低温冷害的麦田会造成空颖白穗。预防春霜冻害和低温冷害的有效方法是在寒流来临前灌水,增加田间湿度。受冻后,立即施速效氮肥、浇水、喷施营养液,保证小麦正常灌浆,提高粒重,减轻冻害损失。
9 化学调控
播量偏大或生长偏旺麦田,于起身期用国光矮丰600~750 g/hm2或壮丰安600~750 mL/hm2,兑水450 kg/hm2喷雾,抑制小麦基部第一、二节间伸长,使节间短、粗、壮,提高抗倒伏能力。
10 病虫草害防治
10.1 病虫害防治
冬前主要防治小麦潜叶蝇和麦蜘蛛。防治小麦潜叶蝇,可用1.8%阿维菌素300~450 mL/hm2兑水450 kg/hm2喷雾,或用4.5%高效氯氰菊酯450 mL/hm2+40%氧化乐果1 200 mL/hm2 兑水450 kg/hm2 喷雾。防治麦蜘蛛可用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早春主要防治纹枯病、麦蜘蛛。返青至拔节期是药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的关键时期,当病株率达到5%~10%时,用20%井・蜡芽悬浮剂(纹霉清)750~1 500 mL/hm2,或12.5%井・蜡芽水剂2 250 mL/hm2,或20%井��霉素可湿性粉剂750 g/hm2,兑水600 kg/hm2喷雾。施药时要加大用水量,对准小麦中下部喷药,使药液能流到小麦基部,以提高防效。当麦田蜘蛛密度达到每1 m行长600头以上时,可选用1.8%阿维菌素2 000倍液,或20%哒螨灵1 000~1 5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5]。 后期(抽穗―成熟)主要防治小麦赤霉病、锈病、蚜虫、小麦吸浆虫、麦叶蜂等病虫害。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在小麦扬花期遇连阴雨或有雾天气,极易暴发成灾,应在小麦齐穗至初花期提前施药预防。可用45%戊・咪600 mL/hm2或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 kg/hm2兑水450 kg/hm2喷雾,若花期遇雨雾,应在药后5~7 d再喷1次,防止二次侵染。在锈病防治上,当病叶率5%时,用15%粉锈宁1.2 kg/hm2或20%粉锈宁乳油900 mL/hm2,兑水450 kg/hm2均匀喷雾,每隔7~10 d喷1次,连喷2次。在蚜虫防治上,有蚜株率达到25%,蚜量250头/百株以上时应开展防治。可用10%吡虫啉450 g/hm2,或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300 g/hm2,或40%氧化乐果750 mL/hm2,兑水450 kg/hm2喷雾防治。在小麦吸浆虫防治上,于小麦抽穗扬花前,成虫盛发时用20%杀灭菊酯3 000倍液常规喷雾,或用50%辛硫磷1 500 mL/hm2兑水225 kg/hm2低容量喷雾。在麦叶蜂防治上,当有虫18头/m2时开始施药,在3龄前用50%辛硫磷1 500倍液,于傍晚或10:00前喷雾,以提高防治效果。可将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农博士、美洲星)与预防赤霉病或防治锈病的药剂以及防治蚜虫或吸浆虫的药剂等混合在一起使用,用量按使用说明书,但兑水量应不少于450 kg/hm2,喷药时间应掌握在晴天的10:00前或16:00后进行,以免混合后的药液浓度高,烧伤叶片,利于吸收,达到“一喷三防”的目的[6]。
10.2 化学除草
冬前(出苗―越冬)于11月中、下旬,小麦3~5叶,温度8 ℃以上,田间杂草已出土90%,是防除杂草的最佳时期。以野燕麦、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用6.9%精恶唑禾草灵(骠马)水乳剂600~900 mL/hm2兑水600 kg/hm2喷雾;以猪秧秧、播娘蒿等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用使它隆乳油750 mL/hm2,或20%双氟・氟氯酯水分散粒剂75.0~100.5 g/hm2,或5.8%�p氟・唑嘧胺150 mL/hm2,兑水600 kg/hm2喷雾;阔叶类和禾本科杂草混合发生的麦田,用6.9%精恶唑禾草灵水乳剂750 mL/hm2+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750 mL/hm2,兑水600 kg/hm2喷雾。冬前未防除杂草或春季杂草较多的麦田,应于小麦返青期,日平均温度在8 ℃以上时防除麦田杂草,防除药剂同冬前。小麦拔节后严禁用药,以免产生药害。
11 适时收获
小麦的适宜收获期为蜡熟末期。收获前去杂去劣,选用联合收割机收获,收获后及时晾晒。入仓籽粒含水量控制在12.5%以下,以防发生霉变。
12 参考文献
[1] 彭敏.绿色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16(6):66-67.
[2] 杜世州,肖扬书,乔玉强,等.淮北地区不同播期条件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组装[J].农学学报,2014(9):6-12.
[3] 褚冰倩,乔文峰.兖州市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3):86.
[4] 赵广才.北方冬麦区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8(5):91-92.
[5] 张进忠.安阳市优质强筋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6.
[6] 赵君实,刘和平.山东小麦高产栽培体系与配套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1996(2):5-10.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QQ:522-52-5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