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_免费论文全文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_免费论文全文下载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辅导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理论武器,也是辅导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重要基础。当代部分大学生由于受到一些错误思想的影响,特别是某些西方错误价值观的影响,使得他们的政治立场出现偏差甚至错误,因而未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加强共同理想与荣辱观教育,培养大学生明是非知荣辱的素质是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辅导员角色定位 荣辱观 教育创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辅导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理论武器,也是辅导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重要基础。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新形势下辅导员的队伍建设、角色定位、基本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全面理解和准确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推动建设和谐校园也将起到关键性作用。
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国内对高校辅导员工作已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研究,如对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研究建议,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及能力研究,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管理方法研究等等。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出发,能更加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当前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进而引导大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统领其思想和行动,真正把大学生培养成政治思想坚定、专业知识扎实的有用人才。因此,不仅要求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头脑,而且要求高校辅导员以此作为行动指南,从而进一步提高辅导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突出强调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包含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内容,特别丰富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具体呈现。基于此,本研究拟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为指导,结合辅导员工作特点,从辅导员工作实际出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开拓性的工作:
1明确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全面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素质;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与提高,以身作则,坚守职业道德
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辅导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要求辅导员具有比大学生更加敏锐的眼光与视野,对国际形势有准确的把握与理解,既要做到紧跟时代的步伐,又不能被外来的东西所迷惑;同样,我国国内也在发生巨大的变革,这是一个比以往任何时代富于创造精神、开拓精神的伟大时代,我们需要引导青年学生参与到这个伟大的革新中,在努力拼搏中实现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以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因此,高校�o导员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以适应新形势、新时代的根本要求。
目前,高校辅导员至少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切实提高其理论修养与实际工作的能力。首先,高校辅导员要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者,这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基本前提与基础,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求辅导员自身需要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因此,辅导员自身的学习应当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其次,高校辅导员要成为青年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者,尤其是刚入学的新大学生,他们面临从中学到大学生活的转变,切实做好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参谋,给学生以各方面正确的引导,可以避免青年学生走弯路,从而更加坚定他们的信念追求,利于他们的成功成才;第三,高校辅导员还应当是青年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者,虽然大学生这个群体在心理健康方面总体来说是好的,但不可否认,仍然有部分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可能多样,如学业压力、健康原因等。这时就特别要求高校辅导员真切关心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受学校、老师、同学的温暖,减少甚至避免心理问题的发生。
当然,以上各方面的工作都应该贯穿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始终,可以说,思想政治工作始终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首要任务,学习生活指导是其工作的主要内容,心理健康辅导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方面的工作都不能偏废或忽视。这实际上就要求高校辅导员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以身作则,坚守职业道德,促进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2加强共同理想与荣辱观教育,培养大学生知荣辱明是非的素质;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注重人文关怀
总体看来,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态度是正确的,但同时也存在不足。比如:理想信仰的失衡。部分大学生在信仰上表现为唯我独尊,价值取向功利化,无法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因此,加强共同理想与荣辱观教育,培养大学生知荣辱明是非的素质已经是高校迫在眉睫的学生工作重点。结合高校学生工作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注重人文关怀是很有必要的。
3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着力提升大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独立思维能力
3.1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内涵及教育培养重要性
21世纪真正所需的人才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主动探索新领域,解决新问题,提出新构想,发现新规律,不断实践、不断开创,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创造性成果的人才。江泽民同志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创新教育是造就新时代人才的途径,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高等教育应担负起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历史使命,以培养大批具有开拓性思维的人才为目标,让高校成为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
3.2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当代大学生目前创新能力意识缺乏,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缺乏创新的想法与欲望。许多大学生认为“创新”就是大发明,大创造,与现实生活脱节而不愿意主动思考如何创新。(2)缺乏创新的思维能力。美国一项调查表明,一般人在5岁时具有90%的创造力,7岁时有10%,8岁以后就仅剩2%。大学生往往易受多年传统教育的影响,想象力严重受限,畏惧犯错、害怕失败等心理,无法将创造性的想象付诸实践,这种习惯性思维、缺乏想象力导致了现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强。(3)缺乏创新的信心和毅力。良好的生活环境成为大学生娇生惯养的温床,家长的溺爱更加导致他们安于现状,没有信心和勇气挑战未知领域,遇到挫折时更缺乏坚持的毅力,面对困难不知所措。
4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1)对大学生自身素养提出要求。首先,时时保持对所学或所研究事物的高度好奇心;其次,时时保持对所学或所研究事物的逆向思维;第三,时时保持对所学或所研究事物的追求创新的欲望;第四,时时保持对所学或所研究事物的求异观;第五,时时保持对所学或所研究事物的不自满,不断创新进取;第六,时时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少走或不走弯路。
(2)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除了对大学生自身素养的提高外,高校也应高度重视为大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科研引导,加强实践力度,通过组织社团活动、各类竞赛等,为学生提供理论结合实际,实践创新的舞台。
(3)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构建创新培养体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确的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释放其应有的光芒,才能不断完善。同样,也只有在重复实践的基础上,创新能力才能不断增强。大学生应注重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从实践到创新的转化。
创新不是与生俱来,只有通过后天的不断学习和开拓才能逐步提高和增强。除了国家和政府要审时度势地制定出规范创新方面的政策和投入必要的物资外,作为这项工程的主体,大学生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并与国家创新体系结合,形成呼应,拉近互动局势,最终为创新工程的构建共谱胜利旋律。
总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由我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现状所决定的。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QQ:522-52-5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