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航天十院:三线军工企业的“世纪之变”_免费论文全文下载

航天十院:三线军工企业的“世纪之变”_免费论文全文下载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不变的是艰苦奋斗的本色,不变的是坚忍不拔的追求,不变的是航天报国的情怀。

10多年前,061基地作为深深打上时代烙印的三线军工企业,在坎坷曲折的道路上摸索前行;10多年后的2015年,061基地在转型升级的新征程中正式更名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贵州航天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航天十院”)。
10多年前,061基地刚刚实施调整改造搬迁;10多年后,以航天十院为依托的贵州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已经傲然矗立在地处黔中和黔北的贵阳市和遵义市。
10多年前,061基地刚刚完成改革脱困任务,年营业收入不过区区10多亿元;10多年后的2016年,航天十院的年营业收入已突破120亿元大关。
今天,作为扎根三线、献身国防五十余载的中央在黔企业,贵州装备制造领军企业,贵州省首届军民融合产业联盟的理事长单位,航天十院乘着国企深化改革和国家军民深度融合战略的东风,再踏征程,弯道取直,快速前进。
从“061基地”到“航天十院”,从山沟到城市,从封闭到开放,从计划到市场……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时代变迁的背后,从历史产物的三线军工企业,到现代化的高科技军工企业集团,航天十院的变化发展和成长壮大的轨迹赫然呈现在世人面前。
变的是陈旧的思想观念不变的是艰苦奋斗的本色
在计划经济的特定历史条件和军工企业的特殊背景下,改革开放的061基地从事的是封闭式的小批量生产。计划由国家下达,资金由国家划拨,材料由国家供应,产品由国家包销。广大干部职工基本上没有市场经济观念,“等靠要”思想和“航天特殊论”观念根深蒂固。
改革开放后,有过军转民的艰难跋涉,有过跌入低谷的停滞不前,有过破釜沉舟的变革阵痛。在严峻的现实面前,061基地党委组织多次开展全局性的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讨论,不断把干部�工的观念转变引向深入。贵州航天人的市场观念、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和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有了根本的转变,解放思想成为跨过一道道难关先决条件。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近几年来,航天十院快速发展,成绩喜人,但面临的困难也不少。针对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我国企业加快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面临的压力加大、经济增长下行压力等严峻挑战,十院领导班子提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转变作风,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十院大发展,牢牢抓住战略机遇,按照航天科工集团公司“1+2+3+4+5+N”的战略部署和“54321”重大举措,明确了十院“12345”总体发展思路,以建设战略后方、重要配套、重要出口、军民融合“四个基地”为抓手,目标清晰、方向明确,引领十院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与时俱进的是思想,从未改变的是艰苦奋斗的本色。从当初的白手起家,到如今的现代化企业,生活条件好了,工作环境变了,研制生产能力强了。“和过去住集体宿舍和筒子楼相比,现在100多平方米的新型公寓简直无法想象。沃尔玛、北京华联商场等购物中心已经开到了园区周边,通往市区的道路也修得宽敞、平整,非常方便。但无论如何,艰苦奋斗的本色不能丢。”提到10多年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十院一位青年科技工作者如是说。
变的是僵化的经营体制不变的是坚忍不拔的追求
尽管在上世纪60年代建成之后,航天十院为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诸多重要贡献,但是由于历史负担沉重、经营体制僵化等多方面客观原因,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当时的061基地部分企业仍然面临亏损严重且资不抵债,最高年亏损额超亿元的危险局面。
面对困境,贵州航天人没有退却: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国企“调、改、剥、退”的战略措施,大胆探索,以投资主体多元化为重点,积极调整优化产权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加快企业改革改制步伐,先后完成了17户企业的政策性破产和改制重组工作,彻底扭转了整体亏损的困难局面。
从行政性管理为主到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突出企业的主业,广大企业呈现出勃勃生机,竞争力显著增强,经济规模和效益明显提高。谈到十院的发展,一位领导指出:“十院的今天是几代贵州航天人共同拼搏奋斗的结果。当前,十院的改革发展已经到了十分关键的时期,全体干部职工必须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攻坚克难,勇于超越,才能再创新的辉煌。”
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需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但可持续发展和健康发展是所有企业的不变追求。如今,面对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经济大环境,十院依靠军用产业、民用产业、对外贸易“三轮驱动”,秉持科学发展的理念,以建立精干、高效的现代企业为目标,牢牢抓住市场和产品两个开发,大力推行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的精益生产方式,进一步通过股份制改造等体制创新增强企业活力和动力,利用资本市场为企业创造融资平台,全面强化企业的基础管理,以多种形式引进高层次人才,朝着建设具有显著影响力的一流航天技术研究院奋力前行。
变的是单一的发展模式不变的是航天报国的情怀
时代在高速发展,单一的军品生产显然已经无法助力企业的发展壮大,无法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无法满足广大干部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和物质文化需求。从单一军品型转为军民结合型,从自我封闭型转为对外开放型,从内向型经济转为外向型经济,已经成为企业改革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后,十院利用自身的军工技术、设备、人才优势,在发展民用产业领域作了诸多有益尝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近年来,十院不断壮大有市场前景的支柱民品,民用产业占比超60%,以大数据安全产业、智慧农业、核级铸锻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装置、锂离子电池、微特电机、精密齿轮、大功率液力变速器、石油装备系列产品、系列应急救援装备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民用产业,正在成为十院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知名度及信誉,部分产品达到当代世界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目前,十院在若干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和品牌。
发展模式的转变需要科技创新作为强力支撑。至今,十院已有近500项科技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重大发明奖及科技进步奖;建成了我国第一个省级军民结合型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区――贵州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搭建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化平台,拥有2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0个院士科研工作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个国家创新型企业、23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请专利3000多件,获专利授权2000余件,曾荣获国家发改委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奖,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产业化试点”授牌。“贵州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具有显著区别于其他园区模式的独特之处。”航天十院科技创新相关人员表示。
科技强军,航天报国。作为肩负特殊使命的军工企业,52年来,贵州航天人始终牢记的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观,始终不变的是航天报国的情怀,热血铸剑,不辱使命,研制生产多型号产品,在我国的四次大阅兵中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并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嫦娥”奔月工程各系统研制生产了电源、连接器、继电器、电机、齿轮等关键产品,在空天领域屡立奇功,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航天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向祖国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昔日长征路,今日航天人。在二次创业的新征程上,面对重重困难,贵州航天人无所畏惧,豪情满怀,弘扬航天精神,扎根这片红色土地,超越自我,只争朝夕,将谱写更多更美的奋斗之歌。
中国三线,辉煌航天。大三线的历史已经成为铭刻于群山深处挥之不去的记忆。如今的航天十院,正抖落满身尘埃,挺起“国家队”的脊梁,乘势而上,创新创业,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阔步迈进。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QQ:522-52-5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