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良种之战 2012年第8期

良种之战 2012年第8期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正值春节前后,许多高价商品在北京各大超市纷纷亮相,一种高档“野生大米”,以当时国内大米最高价每市斤110元左右进军各大商场,大张旗鼓地造势热销。

天价“野生大米”惊现超市,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也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农业部高层领导获悉后,立即责成有关专家深入各大商场暗访,对大米真相予以调查。(图1)
这种大米究竟是货真价实的“野生稻米”,还是商家抛掷的重磅噱头?为什么一旦被冠以“野生”的名头,其价格便与普通大米存在天壤之别,而看似平常的这一商业行为,为何在农业部高层引起轩然大波,乃至兴师动众地予以彻查呢?
图1 超市出现“野生大米”
一 东方神稻
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问题被屡屡曝光,消费者在食品与粮食选购方面,越来越持谨慎态度。一些打着绿色或者无污染旗号的食品和粮食,日渐受到消费者青睐,而那些具有原生态特质的产品,更是备受追捧。
农业部专家调查发现,销售“野生稻米”的这家企业,正是迎合了消费者崇尚绿色环保的心理,炮制了一些冠冕堂皇,极富诱惑力的宣传口号。
这家企业声称:自己生产的野生稻米,经北京一家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检测,富含植物脂肪、蛋白、硒以及其它营养元素,尤其生命元素硒的含量超过国家优质米两倍以上。
这家企业生产的大米究竟是不是真正的野生稻米呢?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博士杨庆文说,经过专家鉴定,这些米并不是野生稻直接加工的米,而是公司利用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育成的含有野生稻亲缘的稻米。
原来,商家精心炮制的大米并非真正的野生稻米。是他们为迎合公众的消费心理,以假乱真,打着所谓“野生大米”稀缺性与营养性的幌子,选择春节前后将其推向市场,招徕不明真相的顾客。
真正的野生稻究竟具有怎样的价值?
杨庆文说,野生稻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野生稻米是不能出售的,中国政府鼓励科技人员利用野生稻,但不能直接出售野生稻,野生稻加工成大米,大米上含有野生稻的胚,它可以继续发芽生长。如出售野生稻,国外可能通过购买的大米中求得野生稻资源,可能造成野生稻资源的流失。
农业部门关于野生稻的各种规定并非空穴来风。
栽培稻是人类从野生稻长期驯化而成,比野生稻具有产量高、品质好、栽培范围广的特点。然而,受一定历史阶段的技术水平限制,野生稻中的部分基因在驯化为水稻的过程中丢失了,而野生稻本身却保留了所有的基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基因可能对未来选育水稻新品种具有重大的潜在利用价值。因此,保护好野生稻就能保留野生稻所有的基因,从而为未来水稻新品种选育,提供基因资源。
近年来,全球人口不断增长,世界各国对水稻的需求量日渐增加,水稻已成为世界三分之二人口的主粮。资料显示,2000年,全世界稻米消费量为5.8亿多吨;而2012年,全球对水稻的需求激增到6.6亿多吨,而中国是稻米需求的大国。
巨大的粮食需求压力,促使世界各国展开了对野生植物资源的激烈争夺,野生稻为重中之重。各国科学家都试图从中破解越来越多的“遗传密码”——也就是各种优异基因,用以研发改良新的高产水稻品种,缓解日益加剧的粮食压力。
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的野生稻共有21个种,我国作为世界
上公认的农作物八大起源中心之一,是世界上野生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拥有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疣粒野生稻3个种,广泛分布于南起海南,北至江西,东到台湾,西至云南的广大区域。(图2)
发现如此广泛的野生稻分布点,凝聚了一代又一代农业专家的心血。
继1978年~1982年,我国进行的第一次全国野生稻普查之后,2002年开始,农业部又启动了专项工作,对我国野生稻资源又一次展开调查、收集和保护。杨庆文担任整个项目负责人。
长江以南的崇山峻岭之中,乡野的田间地头,沼泽地,池塘边,随处可见水稻专家们忙碌的身影。(图3)
2002年,正在广西考察的杨庆文,听村民说山中有种像野生稻的植物后,便辗转向山上奔去。
杨庆文看见野生稻如获至宝,兴奋地边走边不停地拍照。
杨庆文说,刚下过雨,山坡比较滑,我对好焦距准备按快门时,突然脚下一滑,摔倒了。在整理照片时,发现其中有一张照片特别有意思,中间的药用野生稻植株非常清楚,但是周围全是模糊的。
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位于我国最南端的海南省,与广西一样,既是我国野生稻资源分布最广的省份之一,也是众多农业专家进行培育、制种等科研工作的理想基地,人们餐桌上的优质大米品种多数出自这里。
自2002年以来,海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所副所长云勇经常利用周末到野外寻找野生稻,迄今为止已经找到了151个野生稻分布点。
云勇介绍说,上山的人,身边都带一把刀,因为山里面没有现成的路可走,要砍山开路。
在寻找野生稻的过程中,科研人员对遇到的各种危险早已司空见惯,有时他们会掉进猎人捕猎的陷阱里,有时会遭遇旱蚂蝗或者毒蛇的袭扰……
他们不辞劳苦地寻觅野生稻踪迹,目的只有一个:最大可能地保存看似分布广泛、实则稀缺至极的野生稻资源。他们深知,野生稻中蕴藏着丰富的优异基因,是我国提高水稻生产能力的战略性生物资源。
土壤缺磷是世界性难题,我国有三分之二的耕地缺磷。然而,调查发现,野生稻居然能够在低磷环境下健康生长;野生稻中抗污染的基因也极为明显,在南方,即使一些污染十分严重的污水沟旁,也依然见到野生稻的踪迹;另外,有些野生稻稻谷中蛋白质含量高达17%以上,比一些肉类的蛋白质含量还高;有的野生稻能够抵御各种病毒的侵袭;还有的野生稻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低温下还能存活;尤其是1978年在江西省东乡县发现的野生稻,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分布最北的野生稻特异资源,被誉为“植物大熊猫”。(图4)
海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孟卫东说,由于东乡野生稻地理位置分布得最北,因此它在耐寒性方面是独树一帜的资源。从这个资源里,可以选出耐寒性比较好的有利基因应用到水稻中去,对解决抗寒性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它就像大熊猫资源一样珍贵。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QQ:522-52-5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