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开题报告 > 企业管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成长方式研究

企业管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成长方式研究

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成长方式研究 

开题报告 

 

目 录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本文研究框架 

五、写作提纲 

六、本文研究进展 

七、目前已经阅读的文献 

 

一、选题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提供,还是上缴税收以及提供就业岗位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和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测算,目前全国各类中小企业达4400万户(含个体工商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8%以上,完成了全国50%的税收,创造了 60%的国内生产总值,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国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因此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来说,该地区中小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不仅解决了大量的城市人口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也推进了西部的城市化进程。虽然该地区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着融资难、市场准入条件背刻、人才引进等诸多不利条件,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家工业转型升级的推进,西部地区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推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快流动和重组,一方面,这有利于中小企业借助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的良机,全方位的幵拓国际市场,扩大对外贸易,参与国际分工,全面提升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和沿边开发开放水平。另一方面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态势也从国内企业间的国内市场竞争转变为与国外企业在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上展开更直接、更全面、更激烈的竞争。从国内看,《西部大幵发“十二五”规划》中提到,要加快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全面推进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幵放,加强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建设,依托中心城市,幵展对外经贸合作,开拓国际市场等。另外还要推动沿边地区开发开放,要加大向西开放力度,不断拓展新的幵放领域,全面提升沿边开发开放水平。此外,国家《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中指出,工业转型升级要着力优化工业空间布局,引导产业集聚要考虑主体功能区和重大生产力规划的要求。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综合考虑区域消费市场、运输半径、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等因素,合理调整和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主要依托能源和矿产资源的重大项目优先在中西部地区布局,同时要推进产业有序转移,支持西部地区增强产业承接能力。另外还要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在国家审核公告的工业园区和国家重点规划的产业集聚区内创建产业示范基地,同时也要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这些政策给该地区中小企业的成长带来了好的发展机遇,西部欠发达地区有资源优势、地缘优势以及政策倾斜等有利条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条件把握住机遇来不断成长壮大是摆在该地区中小企业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总结和继承国内外关于中小企业成长的已有成果,结合该地区中小企业成长的现状来探讨有哪些因素影响中小企业的成长,以及这些企业有哪些成长方式可以选择,通过什么方法来选择适合本企业的成长方式,期望能够对该地区其它中小企业的成长提供借鉴。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西部地区战略地位的不断上升,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这些企业将不断活跃在国际和国内舞台上,但同时这些企业也面临着一些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在于探索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成长壮大,以及如何选择适合本企业的成长方式,以期能够对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成长提供有利的借鉴。

本文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意义。理论意义:目前关于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成长方式的研究较少,关于西部地区的研究主要是宏观上对西部中小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和对策的研究,关于中小企业成长的研究主要是中小企业成长理论、影响因素和企业成长性评价三个方面,而关于成长方式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身的成长方式的研究较少,本文的研究从理论上完善了这方面研究的空白。实践意义: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西部地区市场的不断开放,更多的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将活跃在国内和国际舞台上,将本文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可以对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以后的成长壮大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战略联盟最早是由美国DEC公司总裁简?霍兰德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格尔提出的。但目前的学者对战略联盟的概念还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波特是从战略管理的角度进行界定的,他认为战略联盟是已经超过了正常的市场关系但是又没有达到合并的程度,于是企业间进行的长期联合协议。具体的方式有技术许可生产、供应协定、营销协定和合资企业。

I2)威廉姆森是从组织性质的角度进行界定的,他认为企业联盟是介于市场交

i易和各层组织之间的中间边际状态组织,是一种对企业交易时契约不完备性的一种治理结构,是管理企业的一种特殊系统,是企业市场交易行为的一种补充。3)蒂斯是从资源整合的角度进行界定的,他认为战略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目标而进行的合作活动,这种活动是以承诺和信任为基础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形式:排他性的购买协议、排他性的合作生产、技术成果的互换、B&D协议、合作协议及共同营销等。总之,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为了共同的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而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松散型组织。联盟实质上就是通过企业间的合作来实现优势资源的互补和风险共担,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马歇尔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这种聚集经济并提出了产业区理论。产业区具有如下特点:由当地小企业组成,投资和生产决策高度本地化;上下游企业间有牢固的交易关系,这种关系是基于长期的合约或承诺;员工属于整个产业区,可以在企业之间频发流动,劳动力市场比较灵活;产业氛围和文化认同比较浓厚;专业服务网络较为发达;金融机构会提供基于信任的坚初成本。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重新审视了企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和价值,他认为企业集群的核心内容是其竞争力的形成和竞争优势的发挥,政府或非政府机构在集群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的政策对集群的形成、发展模式和发展周期都有重要的影响。北京大学教授王缉慈是国内企业集群研究领域中的一位比较有影响力的专家。她对企业集群的概括是大量专业化的产业(或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柔性聚集。石培哲对企业集群形成的因素和机制进行了研究,他认为资源享赋是集聚形成的最初诱因;人力资源是集聚发展的推动力量;交易成本的降低是集聚形成的市场决定因素;而创新网络经济的形成为集聚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

琼斯(Jones)在1971年提出了特定要素模型,他认为在两部门经济中,劳动作为流动要素可以自由流动,资本作为特定要素则不能自由转移,其他假设不变的情况下,国际贸易会提高一国出口产品的相对价格,使得出口行业的特定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上升,而进口行业特定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则下降。1985年,赫尔普曼和克鲁格曼(Helpman and Krugman,1985)引入规模经济来分析比较优势,他们认为,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生产的产品多样性的数目比较少,而进行自由贸易则会增加可供选的产品数量。戴维斯(Davis,1996)认为,即使在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技术上的差异也会引起同行业产品之间的贸易。彼原三代平(1955)认为经过扶持后起国的幼稚产业的比较成本是可以转化的,原来处于劣势的产品就有可能转化为优势产品,从而形成了动态比较优势,构成了动态比较费用论。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是绪论。明确论文选题的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分析国内外关于中小企业成长的相关研究现状,并对目前的研究进行文献述评,最后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等。第二章是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综述部分。阐述了中小企业的概念界定、划分标准,以及企业成长的含义,然后对战略联盟理论、产业集聚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增长极理论进行了综合整理和评述,作为本研究的基础和分析工具。第三章是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分析。这一部分首先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然后分析了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困境。第四章是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成长方式选择分析。该部分首先分析了影响中小企业成长方式选择的因素以及适合该地区中小企业成长的具体方式,然后介绍了层次分析法以及如何釆用层次分析法来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成长方式。第五章是案例研究。该部分选取了 W公司作为案例来具体说明如何结合企业成长影响因素和成长方式采用层次分析法来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成长方式。第六章是结论,介绍本文的研究结论及不足之处,并对进一步的研究进行展望。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简单表示为:

 

五、写作提纲 

 

致谢 5-6 

摘要 6-7 

ABSTRACT 7 

1 引言 10-24 

    1.1 研究背景 10-11 

    1.2 研究目标及意义 11-12 

        1.2.1 研究目标 11 

        1.2.2 研究意义 11-12 

    1.3 相关文献研究及述评 12-22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2-14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22 

        1.3.3 文献研究述评 22 

    1.4 论文研究方案 22-24 

        1.4.1 主要研究内容 22 

        1.4.2 主要研究方法 22-24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综述 24-31 

    2.1 相关概念界定 24-27 

        2.1.1 中小企业及划分标准 24-26 

        2.1.2 企业成长 26-27 

    2.2 相关理论综述 27-31 

        2.2.1 战略联盟理论 27-28 

        2.2.2 企业集群理论 28-29 

        2.2.3 比较优势理论 29-30 

        2.2.4 增长极理论 30-31 

3 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分析 31-40 

    3.1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31-34 

    3.2 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34-37 

    3.3 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困境 37-40 

4 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成长方式选择分析 40-55 

    4.1 影响中小企业成长的因素 40-46 

        4.1.1 内部影响因素 41-43 

        4.1.2 外部影响因素 43-46 

    4.2 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成长方式 46-51 

        4.2.1 集群化成长 46-47 

        4.2.2 创新型成长 47-48 

        4.2.3 国际化成长 48-49 

        4.2.4 虚拟化成长 49 

        4.2.5 联盟型成长 49-50 

        4.2.6 规模化成长 50-51 

    4.3 基于AHP的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成长方式选择 51-55 

        4.3.1 层次分析法 51-54 

        4.3.2 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层次分析决策模型 54-55 

5 案例分析 55-64 

    5.1 公司介绍 55-57 

    5.2 W公司成长方式的选择 57-64 

6 结论与展望 64-66 

    6.1 主要结论 64 

    6.2 未来研究展望 64-66 

参考文献 66-69 

 

六、本文研究进展(略) 

 

七、目前已经阅读的主要文献 

[1]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

[2]中国中小企业年鉴编委会.中国中小企业年鉴2013[厘].企业管理出版社,2013,12.

[3]亚当.斯密.国富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5—14

[4]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25

[5]

E . Penrose. 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f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15—25.

[6]钱德勒.企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7]

Christopoulos’ DK and EG Tsionas.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Evidencefrom Panel Unit Root and Cointe—gration Tests[J]. Journal of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4,(73):55—74.

[8]

Hyun Han Shin,Lue A Soenen. Liquidity Management or Profitability-is there Room forBoth?[J]. A Exchange, 2000, (20): 46.

[9]

Thorsten Beck, AsliDemirguc—Kunt,Ross Levine. SMEs,Growth and Povey: Cross~CountEvidence [J].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2005, (10): 199.

[10]

Keld Iaursen,et al. Firm Growth form a Knowledge Structure Perspective[EB / OL]. Workingpaper,1999 : 98—103.

[11]

David B. A udretsch,Erik E. Lehmann. Mansfield' S Missing Link: The Impact of KnowledgeSpillovers on Firm Growth[J].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 2005,(30): 207~210.

[12]

Zahra, Shaker A,Hitt,Michael A. International Expansion by New Venture Firms: InternationalDiversi, Mode of Market Entry, Technological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J]. Academy ofManagement Journal? 2000, (43): 925-950.

[13]

BesnikA. Krasniqi. Barriers to Entrepreneurship and SME Growth in Transition: the Case ofKosova[J].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Entrepreneurship, 2007 > (12): 71~94.

[14]David

J. Storey et al. The Remuneration of Non~owner Managers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UK Enterprisef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1994,(31): 553—568.

[15]Richard

N. Cardozo.A Model of the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RecognitionProcess[J]. Journal of Enterprising Culture,2000,(8): 103—119.

[16]杨杜.企业成长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6

[17]陈兴淋.论小企业的成功要素[J]?华东经济管理,2006,11:97-99.

[18]余大胜.我国中小企业成长评价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6:

[19]孙学敏.论企业成长管理[C].2010,企业管理创新探索与实践一2010年河南省企业管创新论文集.

[20]蔡宁,陈功道.论中小企业的成长性及其衡量[J].社会科学战线,2010,1:15-17.

[21]吴天乐.影响中小企业成长的主要因素及其对策建议[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165-166.

[22]罗明忠,张炳申.基于组织行为的四维空间企业成长理论——兼议广东中小企业成长中面临的主要问题[J].广东经济学院院报,2003,6:9-14.

[23]隋波,薛惠锋.企业成长评价模型[J].系统工程,2008(6):67-72.

[24]赖淑华.成功中小企业成长因素模型[J].科技管理研究,2007(7):208-210.

[25]李青,刘莉.基于创业机会的中小企业成长模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8):236-238.

[26]张静.中国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及模式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2008,2:20-24

[27]吕一博.中国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东北地区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D].2008,大连理工大学.

[28]李高阳.西部典型城市中小企业成长因素的调查分析[J].管理科学,2009,11:763-767.

[29]雍东林,张秀玲.我国中小企业成长分析[J].知识经济,2011,11:148-149.

[30]李柏洲,马永红.中小企业成长理论评述及其创新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2:188-192.

[31]周元成.小企业成长影响因素与成长策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5.

[32]林肇宏,王静等.我国中小企业成长性影响因素分析一基于重庆市348家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4,23.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QQ:522-52-5970

开题报告   企业管理   欠发达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