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南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问题与对策_免费论文全文下载

南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问题与对策_免费论文全文下载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为准确掌握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现状,增强培育工作的精准性,河南省南阳市组织专门力量,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发放问卷等形式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专题调研活动,深入了解南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推进南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思考建议,为规范开展培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一、南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现状
南阳市现有农村人口500余万人,由于从事农业比较效益低,大批青壮年进城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年龄普遍较大,导致了农业生产水平的降低。通过调查发现,45~60岁的占80%,45岁以下的占10%~15%,60岁以上的占5%~10%,农村留守妇女在农村劳动力中占有较大比例。农村劳动力短缺,制约了南阳市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农业提质增效。
二、南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取得的成效
自2014年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以来,南阳市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以培养造就高素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目标,以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职业化为导向,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培育机制逐步建立
2016年南阳市被确定为国家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体推进示范市,南阳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措施和部门责任,形成了政府牵头,农业、教育、财政、人社、金融等多部门参与的协调推进机制。2016年全市圆满完成2806人的省定培育任务。据统计,2014年以来南阳市共培育8273余人,含生产经营型3591人,专业技能类2307人,专业服务类1675人,新型职业农民骨干培训700人,下发认定文件并发放证书1241人,开展职业技能鉴定294人,享受扶持政策1460人。
(二)培育主体趋向多元
项目县、区建立了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农广校、农技推广区域站、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研教学部门、农民合作社等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的多元化培育主体,更加注重现场实训,突出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组建了层次搭配合理的种植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师队伍,提升了师资水平。
(三)培育方式更加灵活
从培育实践看,各县、区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培育模式。如:南召县围绕建设“国家生态大县”的战略定位,确立了“政府搭台、企业引领、农户发展”的培育模式;内乡县探索出“培训机构+主导特色产业+专业合作社+田间模式”和“三贴近”的培训模式;方城县运用“学校授课+基地实习+外出考察学习”“田间培训+生产指导”等形式,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西峡县积极探索总结“产业化”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经验模式,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这些服务模式的开展,不仅巩固了培育效果,更增强了农业科教部门的凝聚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项目监管更加严格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资金使用规范合理,南阳市坚持五项制度,对项目实行全程监管。一是南阳市培育办对项目进行全程监管,主要采取现场观摩、查看资料、电话抽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二是严格执行公示制度,要求各项目县将培训相关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坚持执行开班第一堂课制度,每个培育班由培育办同志上第一节课,讲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政策,并对照身份证核实参加培育人数;四是坚持学员信息登记制度;五是坚持检查验收制度,对培育工程逐期验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通知培育机构并限时整改。如卧龙区充分利用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管理系统、互联网、电话和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强化监管,确保培育项目规范实施。
(五)宣传工作逐步到位
近年来,全市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方针政策,宣传农村致富带头人和优秀技能型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作出的贡献,通过宣传引导,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学知识、学技能的积极性,营造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良好氛围,营造加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良好氛围。如内乡县农广校先后在中央校、省校网站,南阳电视台、农业信息网,内乡电视台、亲民网等媒体宣传报道30余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卧龙区重视信息宣传报送工作,及时将培育工作简讯、先进典型等宣传信息上报,并充分利用中国新型职业农民网、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果。
三、南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南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取得一些成绩,但该项工作目前尚处在全省中游,与农业部对示范市的要求、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广大农民的愿望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部分地方认识没有到位
部分县、区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还没有真正成为“一把手”工程,与其他部门没有建立工作协调机制,造成工作被动。
(二)师资力量尚需加强
培训机构自身教师专业知识更新较慢,不能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形势发展要求,多采用省级、市级专家与当地实践专家相结合的方式。但有些专家授课理论性较强,不接地气。地方“土专家”实际操作经验丰富,但是往往不善于总结提炼,真正的“土专家”人数偏少,影响培训效果。
(三)培育质量有待提高
有的地方就项目论项目,单纯办班完成培训任务,没有按照“一点两线”全程教育培训内容、“分段式、参与式、菜单式”培育形式执行,造成培育质量不高。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以“培训”替代“培育”的现象。
(四)配套服务没有跟上
一是项目经费设置与项目报账要求不符,经费分配不合理,造成后续工作可支配经费紧张。二是存在“重培训,轻认定管理、政策扶持”的现象,�J定工作进度较慢,技术跟踪服务与扶持政策难以落实。如部分县区农民居住分散,信息反馈不及时,专家现场指导有一定困难,“一对一”“一对二”或“一对十”的指导目标难以实现,且农民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差,虽然有效建立了QQ 群、微信群、飞信群信息化交流平台,但效果较差。 (五)培育条件改善缓慢
一些地方培训手段单一,现代化、信息化手段运用不足,教学设施简陋,基地建设滞后,师资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效果。
(六)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一是土地流转难。调查发现,大部分新型职业农民反映最突出的困难就是土地流转。以南阳市西峡县为例,交通便利、地力较好地块每年租金需要1200元,然而种一年粮食所得收益也仅1500元左右。二是贷款难。新型职业农民在经营初期一次性投入比较集中,资金需求较大,但大多数新型职业农民难以通过资产抵押等方式获得银行贷款。如西峡县虽然出台了一些针对“菌、果、药”三大特色产业的扶持政策,但都是对于规模以上发展的新型主体才能享受,而新型职业农民中一家一户所占比例较多,因此仍需加大扶持力度,健全政策体系。
四、推进南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对策建议
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南阳市将以实施国家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体推进示范市为契机,创新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强化法治思维,围绕管理链条,突出重点环节,狠抓痕迹管理,推动培育工作不断向政策优化、管理严密、操作规范、绩效提升的方向深化拓展,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一)明确目标任务
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推动农民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由“种得好”向“卖得好”�D变,打造一支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积极探索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引导农民走上职业化发展道路,将其培养成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主导力量。到2020年实现全市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一遍和培养出一大批现代青年农场主的目标,使新型职业农民总数达到2万人。
(二)加强宣传沟通
一是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深化部门合作,推动形成部门间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群策群力的工作格局,共同推动解决教育培训经费条件、培训后支持服务等实际问题。二要采取多种举措宣传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意义,宣传各地典型经验,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引领产业发展、带领群众致富的先进事迹,树立农广教育优质品牌和农民职业平等观念,营造全社会理解、关心、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浓厚氛围。
(三)开展精准培育
在遴选培育对象环节,扎实做好农业产业和从业人员情况及培训需求调研工作,优先培育真正从事农业生产、迫切需要提升素质和生产技能的农民。同时针对不同对象分类开展培育。如选择有志于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务农青年、打工返乡户及大中专毕业生开展重点培育,可以和高校合作对此类学员进行深造; 选择文化程度稍微低的“爱农、务农”农户,可围绕产业开展重生产实践技能的培育。总之,应该遵循“数量少、质量高”的原则精准培育。
一要创新培训模式。探索田间学校、新型职业农民俱乐部等农民易于接受的培训模式,现场开展专业技能和经营能力培训。适应现代远程在线教育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开展农民在线教育培训、移动互联服务、在线信息技术咨询等,开通新型职业农民网络课堂。
二要健全教师选聘管理制度。要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强化知识更新培训,建立高效精干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切实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经营管理、销售融资等各环节的培训需求。同时,可以建立培训学员QQ 群、微信群,以及让农户加入基层推广体系农技宝平台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性、制度化的教育培训需求,及时解决一对一服务的问题。建议政府主导,整合农业、科技、教育、金融等行业资源,形成合力,从农村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切实解决新型职业农民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信贷、技术、信息等困难。
(四)强化长效机制
要研究培育工作中的发生问题,深刻分析原因,探究资金管理的内在规律,从政策设计、体制机制入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项目管理的长效机制。要进一步强化协作管理机制,打破部门单位分割和行业界线,优化部门职能设置,明确工作流程和职责,强化统筹协调,解决财政资金下款滞缓等普遍性问题。强化制约监督机制,实行部门内部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机制,将项目申报、实施、验收、监督等职责交由不同单位管理部门,加强风险防控,强化制约监督,细化考核指标,全面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水平。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扶植,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呵护,需要调动全社会的农业教育培训资源,但重点必须依靠当地的农业教育资源,依托县级农职校、农广校,聘请农技推广体系的专家以及当地的“田秀才”“土专家”,开展送教上门的系统农业技术教育,这是现实的需要和切实可行的选择。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QQ:522-52-5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