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图书馆的网络信息资源建设

图书馆的网络信息资源建设

1.网络化的信息资源
现代社会日益呈现出网络化、信息化和知识化的发展趋势,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带来巨大变革。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化的不同发展阶段,其馆藏信息资源的构成也不尽相同。微机局域网阶段,仍然以印刷型文献信息为主,电子文献主要是馆藏书目信息数据库、读者数据库和流通数据库。因特网的馆藏信息资源与微机局域网阶段不同的是,它不仅包括本馆的馆藏信息资料,而且还包括通过网络可以检索和共享的其它服务器上的信息资料。从载体形式上看,馆藏文献信息资料的种类更加丰富多样;从馆藏文献的构成比例看,数字化的电子文献在馆藏中所占比例逐步增加;从文献资料的分布看,不仅有本地馆藏文献信息资料,而且有异地信息资料;从馆藏文献的利用率来看,电子文献的利用率呈上升趋势,而传统印刷型文献的利用率相对来说,呈下降趋势;从馆藏文献的信息服务功能看,电子文献相对于传统印刷型的服务功能更加丰富多样,服务效率更高。未来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有赖于教育和科技的进步,有赖于各种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和传播。图书馆作为社会重要信息资源基地,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的提供者,对信息化、网络化浪潮的冲击更为敏感。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出现势必会给图书馆的藏书管理、服务模式、资源共建共享、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等许多方面带来深刻的影响。
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信息资源,是经过图书馆收集、整序、贮存并拥有“所有权”的文献,也就是物理实体的馆藏。现在,随着网络环境的出现,以网络信息资源为基础的虚拟馆藏也应运而生了。它如同馆藏资源一样具有可资利用的属性,并且因其具有冲破时间和空间的特点,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将成为图书馆提供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网络化图书馆来说,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是一个整体,由不可分隔、密切相关的两部分组成。对于因特网上的图书馆,自有馆藏既是本馆的现实馆藏,又是其它馆的虚拟馆藏。本馆对现实馆藏具有更新、修改、利用和支配的权利;对虚拟馆藏有共享权,一般没有更新、修改和支配权。但对于合作建设或开发的信息资源除外。
从地理位置上讲,现实馆藏是本单位和本地馆藏;虚拟馆藏是外单位或外地馆藏。本馆读者或用户对现实馆藏的使用具有直接性;对虚拟馆藏的使用一般要有某种协议或申请手续才能借阅等,因而具有间接性。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图书馆能够从提供单一的文献信息服务,向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性的信息服务转变。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虚拟馆藏在图书馆的信息提供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虚拟馆藏会取代现实馆藏。网络信息资源自身的缺陷以及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决定印刷型书刊仍是人们阅读的主要对象。
总之,物理实体的馆藏和虚拟馆藏两者之间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图书馆获取信息资源的传统方式,主要通过购买、交换、接受捐赠等途径获取文献。文献入藏后,图书馆便拥有该文献的永久所有权和使用权。然而,图书馆通过网络获取的电子信息,往往不是信息资源的本体,而是信息资源的网络使用权。信息的获得,则有购入、入网、联机使用权、租用、交换和免费等多种方式。这些新的信息资源获取方式,需要新的技术、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这些新的获取方式就为图书馆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2.数据库建设和网上信息的组织管理
馆藏书目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是图书馆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与服务的基础。根据集成管理系统的要求,部分或全部建立了书目信息数据库,在部分工作和服务环节实现了计算机化管理。书目信息数据库的建设通常有三种方法:一是自建;二是购买标准书目数据套录;三是套录和自建相结合,有标准书目的购买套录,没有标准书目的自建。现在一些图书馆还提供“联机”书目信息数据的套录。从现有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软件看,其书目信息数据库的数据格式是标准的。这些软件大多都提供书目套录和自建功能。套录和自建书目信息数据库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套录的标准书目,优点是著录项较多,数据一般较完善;缺点是受制于标准书目的建设速度。自建书目信息数据库,优点是建设速度自己可以灵活控制;缺点是书目信息的采集工作量较大,在数据的录入过程中,质量不易控制,因而数据不够标准,影响网上交流和共享效果。
因特网最大的优势就是信息资源丰富。但因特网上的信息具有在地理上分散,组织上松散,数据类型多,随机变化大等特点,使得网上信息的查询、组织和管理,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作为网络化图书馆,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即如何为读者提供更加便利的网上信息服务。因而,未来网络化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不能忽视网络信息资源的查询、组织管理和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已被广泛地引入到图书馆事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中,传统图书馆正逐步实现向自动化乃至数字图书馆的演变,但这并不意味着信息技术将要取代图书馆管理人员。不可否认信息技术使图书馆工作变得更加便利和高效,使组织管理和资源共享更容易实现,但只有传统的方式与现代的信息技术相结合,人和机器相协调,才能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才能提高学校的科研和教学水平。
3.网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网络环境的出现,给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获取方式和信息资源的结构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图书馆对其传统的信息资源保障模式做出相应的改革。网络信息资源一般可以理解为“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根据网络发展的实际情况,也可以说是通过国际互联网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从信息内容看,几乎无所不包:有科学技术、旅游、消遣和奇闻轶事一类的信息;有学术、教育、产业和文化领域的各种重要信息,也有与大众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有严肃主题的知识性和教育性信息;也有体育、娱乐方面的信息;也有经济、金融和商业信息等等。从信息容量看,小到一句话的E-mail(电子邮件)和大到一个电子图书馆或数百个数据库。在过去,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保障模式是自给自足,馆际之间的交流很少。但在新的信息环境下,图书馆需要将自己纳入地区、全国乃至全球的信息网络中,通过大规模的网络互联,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图书馆可以便捷地使用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资源,解决了馆藏不足带来的一系列难题。由于有了网络资源作为后盾,各图书馆可以将有限的经费去购买本馆最常用的、有特色的文献,而其他信息需求则依靠网络资源去满足。所以,网络环境为图书馆购书经费的合理使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图书馆实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解决知识信息剧增与馆藏力不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用户的迫切需求,对于图书馆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一个需要多行业参与和协作的系统工作。多行业协调发展,对促进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共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综上,根据网络的要求和用户需要去收集、加工文献资料,使各图书馆上网的信息资源各具特色,避免雷同,从而建立起功能较强的信息资源社会保障模式。网络技术中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加强了各个图书馆中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改变了过去图书馆专为某一地区服务或者某一图书资料馆藏有多余,而在其他图书馆中缺少,也即资源分布不均的状况。读者可以利用电子图书馆系统浏览、使用各地的信息资源,从而使资源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俊本.浅谈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5).
作者简介:李翠香,女,副研究馆员,现供职于武汉科技大学图书馆。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QQ:522-52-5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