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不同加工工艺对超微茶粉品质的影响_免费论文全文下载

不同加工工艺对超微茶粉品质的影响_免费论文全文下载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 超微茶粉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型茶制品,采用现代超微粉碎技术将茶叶粉碎成微米级甚至纳米级的超微粉,不仅有效保持茶叶的色、香、味特征,增强人体对茶叶营养成分的吸收,更能提高茶叶产品的附加值,丰富产业结构。本文以清镇市1芽3叶夏秋茶为原料,探讨不同加工工艺对超微茶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内萎凋(6 h)、微波杀青(功率420 W)、热风干燥(80 ℃)的加工条件下制得的超微绿茶粉其多酚类物质、氨基酸和水浸出物的含量较高,咖啡碱含量较低,品质较优。本方法可为研究适合贵州省超微茶粉的加工工艺提供参考。

关键词 超微茶粉;加工工艺;品质;影响
中图分类号 TS27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1-0234-02
Effects of Different Processing Process on Quality of Ultra-tea Powder
LIU Yang 1 ZHANG Wei-min 2 HUANG Ting 1 LI Wei 1
(1 College of Bi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Environment,Guiyang University,Guiyang Guizhou 550005; 2 Qingzhen Hongfengshanyun Tea Co.,Ltd.)
Abstract Ultra-tea powder is a new type of tea products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Using modern ultrafine grinding technology to crush the tea into micron or even nano-particles ultrafine powder,not only maintain the tea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ive use of nutrition and heath functions,but also improve the added value of tea products and rich industrial structure.The paper researched on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using the summer tea or autumn tea fresh tea leaves(a bud in three leaves),and discuss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rocessing techniques on the quality of ultra-fine tea powder.Under the processing conditions of indoor withering(6 hours),microwave fixation(microwave power 420 W) and hot-air drying(80 ℃),the quality of ultra-tea powder was preferable,with the higher levels of polyphenol,amino acids and water extracts,lower levels of caffeine.This method for fresh tea leaves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ultra-tea powder in Guizhou Province.
Key words ultra-tea powder;production process;quality;effect
我国是产茶大国,茶树[Camellia sinensis(L.) O.Kuntze]的栽培和应用历史悠久。茶叶是我国在世界市场上极具竞争优势和特色的产品,也是百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品。长久以来主要利用茶树嫩芽、嫩叶制成成品茶,再冲泡饮用,具有多种保健功效[1]。传统的热水冲泡方式只能浸出茶叶中的部分营养成分,而部分维生素及绝大部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以及部分矿物质等不溶性或难溶性的成分如仍留存于茶渣中被丢弃,则影响茶叶保健功效的利用率[2]。超微茶粉是近年在超微粉碎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茶制品,利用超微粉碎技术将茶叶微粉碎成200目(74 μm)甚至达到1 000目(12 μm )以上的茶叶超微细粉[3-4]。与普通茶粉相比,超微茶粉有效保持茶叶应有的色香味特征,茶粉的表面积增大,易于机体吸收,进而提高人体对茶叶营养的吸收率。同时,超微化的茶粉具有较好的固香性和溶解性,可用于开发新型茶产品,丰富茶叶的不同利用方式,拓展茶树资源的利用范围[5]。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材料于2016年6月采自贵州省贵阳市清镇红枫山韵茶场有限公司,以福鼎茶树1芽3叶为采摘标准。
1.2 试验方法
1.2.1 加工工艺。试验按绿茶萎凋、杀青、烘干的基本加工步骤,采用控制变量法,比较不同加工工艺对超微茶粉品质的影响。具体加工工艺见表1。干燥后茶样使用球磨仪(频率15/s,处理时间90 s)制得不同处理的超微茶粉,4 ℃冷藏备用。
1.2.2 检测方法。茶多酚含量采用《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GB/T 8313―2008)中酒石酸亚铁比色法测定;游离氨基酸总量采用《茶游离氨基酸总量测定》(GB/T 8314―2002)中茚三酮比色法测定;咖啡碱含量采用《茶咖啡碱测定》(GB/T 8312―2002)中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浸出物含量采用《茶水浸出物�y定》(GB/T 8305―2013)中方法测定。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利用Excel 2010和SPSS 18.0软件处理试验数据,比较不同加工条件下制得的超微茶粉的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和水浸出物含量的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萎凋条件对超微茶粉品质的影响
萎凋是多种茶类加工的重要工序之一,对后续的制茶工序以及成品茶的品质影响很大。在萎凋过程中,随着水分的逐步散失,酶活性增强,引起鲜叶理化特性的变化,为茶叶特征性成分的形成奠定基础[6]。室内自然萎凋利用自然气候条件在室内进行,日光萎凋使茶鲜叶直接接受日光热能,萎凋速度显著增快。但日光萎凋很大程度上受天气状况制约,进而影响萎凋工艺的稳定性和可控性[7-9]。
随着萎凋的进行,茶多酚含量逐渐下降,人工光照萎凋能够显著提高氧化酶活性,促进多酚类物质的氧化,其含量显著低于室内自然萎凋叶;蛋白质在酶类的作用下逐步分解成氨基酸[10]。袁林颖等[11]的研究表明,萎凋过程中蛋白质含量逐渐减少,氨基酸含量增加;部分咖啡碱在相关酶的作用下,由束缚态转化成游离态,含量得到提高[7]。
由表2可知,在不同室内萎凋和日光萎凋条件下,随着萎凋时间的增加,多酚类物质的含量逐渐降低,但在萎凋8 h处理后略有升高;氨基酸和咖啡碱的含量随萎凋程度的加深而逐渐增加,萎凋6 h后日光萎凋制得茶粉的氨基酸含量略高于室内萎凋;不同处理间水浸出物含量差异较小,在萎凋6 h处理后达到最大值;日光萎凋程度大于室内萎凋。
2.2 不同杀青条件对超微茶粉品质的影响
杀青是绿茶加工的关键工序,不同杀青工艺与茶叶品质的形成密切相关[11]。在微波杀青过程中,茶叶中的水分子在微波电场中做高速振动,迅速破坏鲜叶中的酶活性,具有使鲜叶迅速升温、加热均匀、杀青质量好等优点[12]。倪德江等的研究表明,蒸汽杀青所制茶叶色泽较绿,多酚含量较高,夏秋茶使用蒸汽杀青效果较优。
试验分别采用不同条件的蒸汽杀青和微波杀青处理茶树鲜叶,不同加工方法对绿茶品质的影响如表3所示。结果显示,随着杀青时间和强度的增加,多酚类物质含量逐渐减少,氨基酸含量逐渐增加,咖啡碱含量明显增加,但在蒸汽杀青150 s及微波杀青45 s处理后品质下降;不同处理间水浸出物含量差异较小[13]。
2.3 不同干燥条件对超微茶粉品质的影响
干燥是茶叶加工的重要工序,除便于茶叶保存及运输外,更是提高茶叶香气、固定茶叶品质的关键工艺。微波技术由于其加热时间短、花费低,现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来提高产品质量,在茶叶加工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有效改善绿茶的粗老气和苦涩味等不良气味[14]。
不同干燥方式对茶叶内质成分的影响如表4所示。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式对多酚类物质的影响较大,随干燥温度和功率的增加而茶多酚含量逐渐增多;对氨基酸和水浸出物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热风干燥制得的超微茶粉的咖啡碱含量低于微波干燥。
3 结论与讨论
超微绿茶粉的品质特点可归纳为色泽绿、颗粒细、口感好,具体表现为:外形色泽翠绿亮丽,颗粒细腻均匀;香气清高;滋味浓醇;汤色翠绿[14]。在本试验探讨的不同加工工艺中,不同萎凋、杀青、干燥条件均对超微茶粉的品质有一定影响。在室内萎凋(6 h)、微波杀青(功率420 W)、热风干燥(80 ℃)的加工条件下制得的超微茶粉,其多酚类物质、氨基酸和水浸出物的含量较高,咖啡碱含量较低,茶汤滋味鲜爽浓醇,苦涩味较轻,品质较优,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超微茶粉的加工与生产对于增加茶青下树率、改变中低档茶树鲜叶的利用方式、提高茶叶综合产值、丰富茶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清镇市红枫山韵茶场茶树鲜叶为试验对象,初步探讨了不同加工工艺对超微茶粉品质的影响,为研究适合贵州省超微茶粉的加工工艺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为贵州省茶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丰富产业结构探寻思路。
4 参考文献
[1] 屠幼英.茶与健康[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11:30-31.
[2] 李琳,刘天一,李小雨,等.超微茶粉的制备与性能[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1,32(1):53-56.
[3] 张正竹.超微绿茶粉加工技术[J].茶业通报,2006,28(1):19.
[4] 黄亚辉,陈晓阳,郑红发,等.超微绿茶粉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研究[J].福建茶叶,2003(4):9-11.
[5] 王镇.超微绿茶粉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食品科技,2007(12):73-74.
[6] OWUOR P O,ORCHARD J E.The effect of degree of physical wither on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black tea[J].Tea,1989(10):47-52.
[7] 滑金杰,袁海波,江用文,等.萎凋过程鲜叶理化特性变化及其调控技术研究进展[J].茶叶科学,2013,33(5):465-472.
[8] 董连源.谈日光萎凋及其经济效益[J].茶叶,1990(3):27-29.
[9] AKIO KOBAYASHL.The impact of rolling on tea aroma formation during solar withering and indoor withering[J].Agric Biol Chem,1985,49(6):1655-1660.
[10] DEV CHOUDHURY M N,BAJAJ K L.Biochemical changes during wit-hering of tea shoots[J].Two and a Bud,1980,27(1):13-16.
[11] 袁林颖,周正科,胡增旬.不同杀青方式云芽名茶品质与香气特征[J].西南园艺,2000,28(2):48.
[12] 靖翠翠,杨秀芳,谭蓉,等.微波制样对茶叶内质成分的影响[J].食品安全监测学报,2015,6(4):1265-1270.
[13] 袁林颖,钟应富,马强,等.微波技术在针形绿名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3,26(4):1660-1664.
[14] 孙峰.超微绿茶粉的制备及其茶饮料开�l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QQ:522-52-5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