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_免费论文全文下载

稻鸭共生的优点及生产技术_免费论文全文下载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 介绍了稻鸭共生的优点,即除草、除虫、增肥、中耕、促长、提质、增产及增收,并总结了稻鸭共生生产技术,以期为稻鸭共生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稻鸭共生;优点;生产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S8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0-0224-01
2016年,芜湖县花桥镇九十殿村九灵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推广稻鸭共生生产技术,种植水稻面积共6.67 hm2,除在水稻分蘖期施尿素75 kg/hm2外,其余时间化肥、农药均未施用。水稻平均产量6 150 kg/hm2,加工大米后出售价格为16元/kg,则水稻平均产值为9.84万元/hm2;平均养鸭300只/hm2,平均单价50元/只,平均收益1.5万元/hm2,合计产值11.34万元/hm2,扣除购买生产资料以及生产人力等成本,平均净利润4.8万元/hm2,较水稻常规种植模式增收2.4万元/hm2左右,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稻鸭共生技术就是在秧苗活棵后,将脱温雏鸭全天放入稻田,直至水稻抽穗灌浆时收回鸭子,稻鸭共生时间约70 d。该技术主要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产生中耕浑水效果,同时鸭的粪便可作为天然有机肥料,利于大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减少了人力投入。此种种植方式对周边水生态和空气环境基本无污染,达到了生产无公害、优质安全的大米和鸭肉的要求,从而获得较高的水稻单价,平均经济收益显著,在当地反响良好,2017年种植面积将进一步扩大。
1 稻鸭共生的优点
1.1 除草
鸭喜食禾本科以外的植物和水面浮生杂草,鸭在稻田活动,可以采食田间不断滋生的杂草;鸭在田间活动,将杂草踩入泥土中,破坏杂草根系,使杂草难以继续正常生长。另外,鸭的嘴和脚在田间活动能起到浑水灭草的作用。
1.2 除虫
鸭喜食昆虫类和水生小动物,能基本消灭稻田里60 cm以下的多种害虫,特别是对稻叶蝉、稻飞虱、稻蝽象、稻象甲、福寿螺等害虫,防治效果明显。鸭在稻田还能吃掉水稻部分枯黄老叶以及菌核菌丝,改善稻田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有效控制病害寄生。同时,也避免了害虫抗药性的逐年增强,为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水生态环境、有效发展水产养殖提供条件。
1.3 增肥
稻鸭共生时期内,1只鸭排泄在稻田里的粪便约10 kg,据有关资料显示,相当于氮49 g、磷72 g、钾32 g。放养鸭300只/hm2排泄的粪便基本可满足水稻后期生长对养分的需求。另外,鸭子在田间活动,能够疏松土壤,促进土壤气体交换,减少稻田甲烷的排放,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性。
1.4 中耕
鸭在稻田活动,产生中耕浑水效果,水的搅拌使空气中的氧更容易溶解于水,从而促进水稻生长,泥土的搅拌产生浑水效果,会抑制杂草发芽和光合作用[1-2]。
1.5 促长
鸭在稻株间活动,能促进水稻分蘖,促使水稻植株健康快速发育成矮壮扇形健康株型,有效增强抗逆抗倒性能。
1.6 提质
稻鸭共生从源头上控制了化学物质的频繁使用,有效改善和提高稻米品质,由于鸭子长期在稻田活动,鸭肉品质好,带有野鸭特性,所以鸭肉味鲜、瘦肉多、脂肪少,从而保证了鸭的良好品质,确保稻米安全卫生和鸭肉美味可口。
1.7 增产
稻鸭共生田块,水稻植株叶片厚,叶色浓,植株开张,茎秆粗壮,无效分蘖少,根系活力旺,根冠比高,吸收营养成分能力强,并且穗型较大,穗实粒数、千粒重增加,从而提高了产量[3]。
1.8 增收
由于稻鸭共生技术改善了稻米品质,增加了单位产量,因而达到了水稻增收目标。另外,鸭的收入也是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
2 稻鸭共生生产技术
2.1 稻田准备
稻田选择较为平坦且水源充足的田地,连片面积为0.4 hm2一格单元,保持水深10 cm左右,不能放水烤田,利于��在田间活动。水稻栽插株行距为25 cm×30 cm,密度为18万~21万穴/hm2,基本苗75万~90万株/hm2。为了增强秧苗活力,最好稀植,以选用旱育秧苗为宜。
2.2 鸭的准备
稻鸭共生技术的关键是选用适宜的鸭品种,一般选择野鸭和家鸭的杂交品种为好。为避免鸭吃秧苗和压苗情况,应选用体型小、适应性强的役用鸭,一般选择的是中小型麻鸭。鸭孵化期一般为28 d,7~10日龄的苗鸭最适宜放入稻田。
2.3 防护网及鸭棚准备
为了防御天敌袭击,防止鸭乱跑,宜在稻田四周设置防护网,一般采用鱼网。如条件允许,再在鱼网外面设置细铁丝网。在稻田的一角,搭建1个简易鸭棚。
2.4 放鸭和田间管理
插秧后10 d左右,待秧苗活棵后,将孵化7~10 d的雏鸭放入稻田,投放量为300只/hm2。鸭苗放入田间简易鸭棚后,在鸭棚附近围20 m2的小鸭初放区,初放区水深要达到5 cm左右。喂养3 d后再打开初放区的网门,将鸭放入大田活动。
2.5 鸭的投喂
雏鸭下田后10 d之内采取自由采食;10 d后改为2次/d,早、晚各1次,饲喂量以每次鸭全部吃饱后有剩料1.5~2.5 kg为宜;下田后12 d左右,在每次的喂料中逐渐增加大、小麦的饲喂量,3~4 d由小麦完全替代配合料;20 d后,可改为1次/d,饲喂量以每次待鸭全部吃饱后有剩料1.5~2.5 kg为宜;8月20日左右,为了能使鸭出田上市,饲喂方法可改为2次/d。
2.6 鸭病防治
为了做好鸭病防治工作,要求稻鸭共生区域有独立的水系,并尽量远离交通要道和村庄,不能饲喂霉烂变质的饲料;在2周后可接种鸭瘟、禽流感、禽霍乱、鸭巴氏杆菌等疫苗;在上一年发生过疫病和野生鸟类较多的地方,要每隔20~25 d用药物防治[4],可用强力霉素或氟苯尼考轮换预防用药。发现病情,及时治疗。在饲喂鸭时,要注意观察鸭群的动态,一旦发现病鸭,要及时清理。
2.7 鸭的回收
在水稻开始抽穗扬花时,将鸭从稻田里收回。在捉鸭前几天,应将捕捉区的网紧好紧牢,只留不大的通道,将鸭一次性成功回收。
3 参考文献
[1] 丁媛媛,华国浩,杨建生,等.浅谈稻鸭共生的生态模式[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9):98.
[2] 叶恺轩.稻鸭共生技术效果及其栽培养殖要点[J].农技服务,2016(6):44-45.
[3] 汪金平,曹凑贵,金晖,等.稻鸭共生对稻田水生生物群落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6(10):2001-2008.
[4] 卢跃红,魏红江,张曦,等.国内外稻鸭共生的研究现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1):81-85.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QQ:522-52-5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