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管理机关“科学量化、目标激励、过程管控”绩效管理模式探索

管理机关“科学量化、目标激励、过程管控”绩效管理模式探索

【摘要】国网莆田供电公司管理机关绩效以定性和定量考评相结合,深化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营造“公平、公开、共赢”的绩效管理氛围,有力促进公司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地落实、开展,全面提升企业经营业绩。
【关键词】管理机关;绩效
1.专业管理的目标描述
1.1 目标
1.1.1 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深化对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1.1.2 实施全面绩效管理,强化目标计划的跟踪分析,落实管理责任,实现过程的可控在控,确保省公司下达我公司的业绩考核目标的实现。
1.2 专业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1.2.1 专业管理的范围
管理机关绩效考核工作及其配套体系建设的综合评价。
1.2.2 专业管理的目标
(1)促进各级绩效管理机构有效履职,为绩效工作提供制度支撑和组织保障。
(2)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管理机关绩效评价体系,规范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责任,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分配,更有效地把公司各项工作统一协调起来,及时发现专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专业管理改进,实现企业管理的简单化、规范化、精益化。
2.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2.1 管理机关绩效管理考评
管理机关绩效实行定量考核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即“目标任务制”)。考核内容包括目标任务指标、综合评价两部分。
2.2 目标任务指标评价
目标任务指标(80分),考核内容包括关键业绩指标和重点工作任务指标。关键业绩指标是对企业发展战略、本单位关键业绩指标和上级下达关键业绩指标的分解;重点工作任务主要来源于企业重点工作任务分解、上级单位或上级管理部门下达和岗位职责提取。
2.2.1 目标任务指标年度评价
公司根据管理人员岗位不同设置不同年度绩效指标,年度业绩指标目标由各管理人员自行设定,公司及部门层面主要负责辅导,各管理人员要强化系统内指标比对,多维度分析我公司每项指标的优劣势,深入挖掘潜力,合理设定目标值;为引导指标管理部门认真分析指标现状,公司设置《业绩指标年度目标完成得分标准表》(将年度目标完成得分与目标设定相关联,见附表1),对勇于设定较高目标且完成较好的指标管理人员加大奖励力度(见表1)。
2.2.2 目标任务指标月度评价
(1)月度目标任务计划的要求:
(a)内容表述清晰。管理人员月度工作计划内容必须明确、具体,应尽可能呈现可量化的形式,围绕年度总目标确定各月做什么、如何做、何时做、做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目标,描述月度工作内容和要达到的程度,明确工作完成的成果和形式,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可评价,并且可以证明和观察。杜绝在月度工作目标设置中使用概念模糊、无法衡量的描述。
(b)时间节点明确。根据工作项目(任务)的轻重缓急,拟定出完成工作目标的时间要求。例行工作可以明确具体完成的期限要求并加以固定,其他各项工作可明确到上半月、下半月,上、中、下旬等,甚至可以具体到确切的完成日期。
(c)计划内容沟通。制定工作计划要让直接责任人参与,上下左右沟通,使拟定的工作计划与工作人员之间达成一致,确保各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都明确与自己有关的岗位目标和责任,知道各个时期的主要工作。
(2)月度目标任务计划的评价:
月度工作计划合约项目评价采用等级评价法,评价成绩分为A、B、C、 O四档,分别表示对合约履行情况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对应分值分别为100、90、80、0。
2.3 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20分),考核内容包括考勤、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容。月度主要考核考勤、工作态度,年度主要评价工作能力、创新精神。
2.4 严格年度绩效考评结果分级
管理机关员工年度绩效得分由员工月度绩效成绩和年终绩效成绩构成,二者在全年绩效成绩各占一定权重(8:2),即员工年度绩效得分=月度绩效平均分×80%+年终绩效得分×20%,实现月度绩效和年终绩效二者兼顾。
年度绩效考评结果分级按年度绩效得分顺序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具体分级顺序:首先将年度内触犯“红线”制度的员工直接定为D级,然后根据员工年度绩效得分高低由绩效系统按规定比例自动确定A、B、C等级人员,减少人为干预,减轻各级管理者工作量。
2.5 构建“渠道顺畅、灵活有效”的常态绩效沟通反馈机制
绩效考核是复杂的心理博弈过程,被考核者为了取得高分,粉饰成绩、隐瞒问题,考核者则千方百计找出隐瞒的问题,造成考核双方缺乏信任、剑拔驽张,绩效管理流于形式,不利于企业业绩提升。要避免绩效考核沦为博弈游戏,在绩效考核过程中要加强沟通,员工明确了解企业需要我做什么,怎样做,上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偏,促进员工、企业业绩同步提升。莆田供电公司着力构建“渠道顺畅、灵活有效”的常态绩效沟通反馈机制,绩效沟通贯穿于绩效管理整个过程,并在不同阶段的重点各有侧重。
2.6 建立“全面多维、激励有力”的绩效考核结果运用机制
2.6.1 加大绩效评价结果与薪酬的挂钩力度。员工月度、年度绩效考核评价结果直接与员工的薪酬挂钩
2.6.2 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与人才选拔、升迁竞聘、评优评先、职称评定、技能鉴定、教育培训等挂钩
3.评估与改进
3.1 专业管理的成效
公司通过在管理人员中开展“目标任务制”的绩效管理模式,有效将公司层面的业绩考核指标分解落实到了基层,实现了绩效指标的全面掌控,各项工作得以有序、高效地落实和开展,公司的经营业绩也实现了质的飞跃。同时在“目标任务制”的激励下,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调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 多劳多得,管理人员积极性飞跃提升。目标任务制实施以后,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一改以往工作要靠上级指派的特点,员工自己积极主动工作,主动与上级领导沟通协商,甚至主动请缨,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3.1.2 绩效捆绑,管理人员的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进一步增强。管理人员作为绩效指标的最小承担单元,是指标完成的核心纽带,通过将管理人员的绩效指标和公司的绩效指标进行捆绑,有效的增强了管理人员的全局意识,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自己肩上的压力,从而主动作为,为绩效指标特别是弱项指标积极地献计献策,保证了指标的有效完成。
3.1.3 过程透明,公开、公平的绩效环境有效搭建。全透明的绩效过程,消除了“人情因素”等不良土壤,搭建了公开、公平的绩效环境。在透明的绩效环境中,员工之间形成了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良性竞争氛围,员工在学习他人的过程中找出自身差距,从而不断改进绩效。
3.2 专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3.2.1 管理人员的绩效评价模式还一定程度受到平均主义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大锅饭”的传统思维让员工,尤其是中层干部打破平均按绩效分配的观念还没有完全建立,在实施绩效评价时拉不开差距,往往平均了事。
解决建议:优化管理人员的评价模式需要两手抓。一手抓观念转变,一手抓模式优化。对转变观念主要采取宣传和奖励,树立正面典型的方式引导员工理解接受绩效管理;另一方面则需对考核模式进一步的优化、调整以更好地适应管理人员的工作特点。
3.2.2 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过于细化,束缚员工个性发展。过于细化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虽然提高了考核的客观公正性,但是过分强调了员工在德、能、勤、绩等方面的均衡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员工的个性和创造性,影响了企业的开拓创新。
解决对策:合理把握考核尺度,全方位评价员工绩效。首先,在考核范畴上,无论是对部门还是对员工的考核,既要对业绩进行考核,还要对素质进行考核。只注重考核业绩忽视素质考评的考核不利于企业人才的多方位培养。因此必须二者并重,这是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QQ:522-52-5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