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林木施肥技术_免费论文全文下载

林木施肥技术_免费论文全文下载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文章介绍了林木施肥的理论基础、肥料种类、施肥方法和影响施肥效应的各相关因素,以期为林木施肥作出参考。

关键词:林木;施肥;技术
林木施肥指在不造成环境污染的前提下,根据林木生理活动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与土壤供肥能力对林木进行营养补充,以满足林木生长发育的养分需要,改善林木营养状况和促进林木生长,达到优质、高产、商效、低成本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提高木材产量和质量。林木施肥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营林措施,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林木施肥的效果。不同树种、品种、年龄和生育期有不同的营养要求,立地条件、肥料种类、施肥量与配比、施肥时间与方法等均会影响林木施肥的效果。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增加和气候异常的现象常有发生,促使了林业施肥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在肥料种类、施肥方法和针对性施肥上做出相应的改进。
1 林木施肥的理论基础
林地施肥是一项重要的营林措施,施肥的目的是保证林木生长所需的养分能得到满足,并且林地的肥沃性不得到降低。养分供给是林木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树体营养元素波度与林木生长量、产量有密切的关系,它是林木施肥与营养诊断的理论基础。从现有的林木施肥理论体系来说,林地施肥的理论基础之一是最小养分律原理,即植物产量受土壤中某一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生长因子制约的规律。决定林木产量高低的是林地中林木所需而含量最小的养分,并且最小养分是动态变化的,施肥效果呈现“木桶原理”。因此,在林地施肥中应在准确分析出最小养分的并基于最小养分的可能的动态变化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平衡施肥,以提高林木产量。林木施肥理论基础之二是报酬递减率原理。即在其他生产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养分越不足时施肥效果越好,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单位肥料的作物增产量却呈递减的趋势。因此施肥量达一定程度后继续施肥效果反倒不佳,施肥应视具体情况以合适的施用量为宜。但在林业生产实际活动中,由于林业生产长周期性的特点,加上影响林木生长的自然环境因子多且错综复杂,影响林木施肥效果的因素也很多,所以林木施肥是项综合性很强的技术。因此,林木综合营养诊断方法常作为判断林木是否缺肥的常用方法。另外一种方法是在对林地土壤的养分测定的基础上,结合林木生长的养分需求来计算施肥种类和施肥量。
施肥效应受影响因素很多,包括立地条件、气候条件、林分年龄、土壤水分条件等。立地条件包括土壤的养分状况、土壤供肥性和理化性状等,土壤的养分状况好时施肥效果较差,土壤酸碱反应影响植物吸收养分,土壤的通所条件影响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气候条件会影响土壤养分状况的变化和作物吸收养分的能力,从而影响施肥效果。高温多雨的地区或季节,有机肥料分解快,而化肥养分易淋失,不宜早施。低温干旱的季节则相反。林分年龄和径级与肥料也有相当关系。土壤水分条件是影响养分向林木根表流动的主要因子,它对养分(肥料)的吸收、淋溶和损失的作用非常明显。试验表明,水分含量超过一定限度后肥效反而下降,适当的水势才是充分发挥肥效的关键。
2 林木施肥技术
林木的合理施肥要做到:因树、因土、适时、适量施肥,即根据施肥对象的特点和立地条件,使用适宜的肥料,掌握好肥料用量、施肥时间和施肥方法。
2.1 施肥量和肥料种类 如何确定施肥量是林木施肥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在对林地土壤养分全面了解即测土的基础上,根据土壤养分供应量和不同林分营养元素累积量来确定;或通过在特定林分内开展多年施肥试验确定。从量化角度而言,可根据林地土壤供给营养元素的能力、土壤理化性质、树体营养元素含量(综合营养诊断)和预计产量来推算林木的施肥量。从林木营养状况着手,可以从两个方面可以分析判断林木的营养状况:一是当林木处于生长不良、营养极端不足时,常表现出一定的外部症状,如苗期及幼、中龄杉木针叶发黄为缺氮;叶色绿中带紫为缺磷;叶形短小,叶色呈紫红、紫棕色和老叶早衰为同时缺氮和磷;杉木针叶先端赤枯,发生叶枯病多属缺钾;湿地松、马尾松等也有上述类似缺素症状。二是通过营养诊断手段来判断林木的营养水平和对肥料的要求,据有关研究报道,应用秋、冬采集的杉木针叶分析结果,针叶全氮量(N)0.3%或沸水可浸出磷>300×10-6为中上水平;针叶全钾量(K2O)0.6%为中上水平。国外研究报道,湿地松和火炬松针叶磷的临界值分别为0.19%~0.20%和0.20%~0.23% 时施磷肥有效,这两树种针叶氮分别为1.0%~1.2%和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QQ:522-52-5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