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地理标志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研究_免费论文全文下载

地理标志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研究_免费论文全文下载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我国是水产生产和消费大国。尽管近年来,国家已经采取各项措施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管理,但是频发的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不仅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同时也降低了我国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产业价值链方面分析了地理标志水产品的经济价值。养殖户安全生产行为是水产品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因此,本文以青鱼养殖户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养殖户质量控制的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更好保障地理标志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提出建议。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为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由政府引导、行业协会支持、养殖户执行以及消费者反馈,建立综合有效的管理机制,配合使用追溯系统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关键词:地理标志水产品;质量控制;养殖户;保障机制
我国是水产品生产大国,养殖量连续十多年居世界首位。2000年以来,水产品出口也一直位居我国农产品出口首位,在我国农业发展和世界水产品贸易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食品的质量安全要求也就随之提高。为了改善饮食结构,获得更加均衡的营养,水产品已成为人们主要日常食品之一,其质量安全成为了热点问题。在市场上,消费者更加倾向于购买质量好、安全无毒害、卫生标准高的水产品。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年度报告》指出,水产品在近年我国食品出口受阻案例中位居第一,约占1/3。要提高我国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解决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防止其成为水产品产业发展和产品出口的瓶颈。
科技和工业的发展使得人类社会产生了更加明确的分工,从而加长了水产品供应链长度,越来越多的环节影响着地理标志水产品质量,但其基础是始终不变的,必须坚持从源头对地理标志水产品生产进行质量控制。因此,养殖户对质量的控制行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地理标志水产品的产业链价值
地理标志水产品既具备传统产品价值链属性,又具备自身独特的性质――产地的独特性和产品的稀缺性。经济活动的连续性和相互关联性是价值链所强调的,地理标志产品的价值链上,每个环节或元素都能够对价值链产生增值作用。
地理标志水产品与其他非地理标志水产品处于同一个产业中,因此具有相似的价值链,即产品的替代性。专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分工链条的不断加长、不同专业化分工的协调使得报酬递增。
地理标志产品的增值是通过其产业价值链作用形成的,仅仅作为一种独特资源,地理标志是不可能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增值的,只有依靠各个主体之间的协作与配合,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创造性活动,地理标志产品才能够产生经济价值增值。从价值链的结构上讲,畅通的价值通道和可进行转换的价值连接点是地理标志产品增值的关键要素。
从以上结构显示,地理标志水产品主要包含该水产品的产业链、价值链以及二者相融合的经济价值链三个层面。产业链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主导因素,价值链则主要是价值增值支持系统,价值链只有和产业链相融合的时候,才能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凸显地理标志水产品自身的经济价值。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以关于养殖户生产行为、行为意愿等方面的相关文献为基础,通过实地考察,加入了调研地区养殖户的实际情况,设计了问卷第一稿。随后在与当地有关人员的探讨中,进行了问卷的修改。为了完善问卷的实用性,使调研结果更符合事实,2013年10月,在江苏省无锡市甘露鹅湖镇随机走访了25家养殖户,进行预调研,随后考虑到实际情况和各方意见,对问卷进行了再一次的修改和调整,形成了最终问卷。
2.1 二元回归分析
2.1.1 变量的选取与定义 本文以养殖户是否进行质量控制位因变量,影响其行为的四方面因素为自变量,具体的定义、选取以及预期作用方向如下表:
2.1.2 模型的建立 研究考察的是地理标志水产品养殖户质量控制行为,结果只有两种,即进行了质量控制和没有进行质量控制。故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将因变量的取值限制在[0,1]之间,并通过最大似然估计法对其回归参数进行估计。回归模型为:
其中:Y1为进行质量控制,Y0为没有进行质量控制;b0为常数项,bi是xi的回归系数,u为随机扰动项。
利用SPSS20.0软件,得到以下结果:
2.1.3 结果分析 从回归结果看,在5%的显著水平上,是否有销售协议、成本因素、对规范养殖的了解程度、质量安全水产品预期获益多、政府的监管力度都对养殖户质量控制行为有显著影响;而年龄、文化程度、养殖面积、养鱼年收入、养殖年数、是否参与指控宣传培训、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是否有要求这些因素是否加入合作社的影响并不显著。
(1)养殖户年龄
养殖户的年龄是影响质量控制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系数符号为负,与预期方向一致。然而,年龄的影响并不明显,这可能是因为年龄大的养殖户养殖经验丰富,对政策、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较为熟悉,使得他们习惯性质量控制。
(2)文化程度
养殖户的文化程度对于质量控制有着一定的影响,从回归结果来看,文化程度系数符号为负,与预期不一致,在选定的显著水平下,影响并不明显。养殖年限可能影响了这一因素的作用。不过随着养殖经验的增加,文化水平较高的养殖户,应该会较快接受并适应质量控制的行为。
(3)养殖面积
养殖户青鱼养殖面积是影响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之一,从回归结果来看,养殖面积变量回归系数为负,表明养殖户青鱼养殖面积对其质量控制行为有负向影响作用。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养殖面积较少的养殖户相对养殖面积较大的养殖户,更可能对养殖方式做出调整,他们所付出的机会成本相对较小。
(4)养鱼年收入 养鱼年收入也是影响养殖户质量控制的因素之一,其系数为正值,说明年收入对养殖户质量控制行为有正向作用,然而并不显著。在实际调查中发现,有的养殖户虽然年收入较高,但是付出的成本也不低,因此,他们还要考虑投入成本的多少,如果进行质量控制,是否会增加成本,从而减低利
润率。
(5)养殖年数
从回归结果来看,养殖户青鱼养殖年数对质量控制没有很大影响,变量不显著,说明养殖户质量控制与养殖青鱼年数关系不大,但从回归系数来看,养殖户养殖年数变量回归系数为负,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养殖户养殖青鱼年数越长,对质量控制的积极性越弱。
(6)是否有销售协议
从回归结果来看,是否有销售协议对养殖户质量控制的行为有显著影响,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系数符号为正,与预测一致,说明,有销售协议的养殖户更多的进行质量控制。有销售协议的养殖户必须保证青鱼的质量,才能够保证青鱼顺利出售。在协议中的有关规定,对青鱼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养殖户需承担一定的责任,养殖户为确保出售青鱼的质量,在养殖过程中,必然进行质量控制。
(7)成本因素
成本是影响养殖户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之一,回归结果显示,这一因素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系数符号为负,与预测一致。当养殖户考虑到进行质量控制需要花费较高的成本,可能降低收益时,他们进行质量控制的可能性就降低了。若养殖户对成本考虑较少,则还是积极采取措施对质量进行控制。
(8)对规范养殖的了解程度
养殖户对规范养殖的了解程度对质量控制有着显著影响,从回归结果来看,养殖户对规范养殖的了解程度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并且系数为正,与预测一致。这说明养殖户对如何规范养殖青鱼越了解,采取质量控制的积极性越大,对于没听说或不了解养殖规范的养殖户来说,他们对规范养殖的标准和如何规范养殖不了解,所以对质量控制也就无所适从。因此,养殖户对规范养殖的了解程度越深,越愿意控制质量。
(9)是否参与质控宣传培训
质量控制的宣传培训对养殖户而言,是影响质控行为的重要因素,回归结果显示,这一因素通过了10%的显著性水平检测,并且系数符号为正,与预测一致。说明参与了质控培训的养殖户,更多的进行质量控制,而没有参与过此类宣传培训的养殖户,则很少主动进行质量控制。
(10)质量安全的水产品预期获益多
根据回归结果,这一因素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且系数为正值,与预测一致,说明养殖户认为质量安全的水产品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越是认为质量安全的水产品获利更多,养殖户越是愿意进行质量控制。有些养殖户担心质量控制产生的成本降低了利润率,因此在质量控制方面并不积极主动。
(11)是否加入合作社
是否加入合作社对养殖户是否进行质量控制有很重要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这一因素通过了显著性水平10%的检验,并且系数符号为正,与预测一致。加入合作社的养殖户更多的进行质量控制。合作社统一配备的育苗、饲料、渔药等,减少了出现安全隐患的可能性,养殖户能够更加简单的养殖青鱼,质量控制也就得到了保障。
(12)政府的监管力度
政府监管力度对养殖户质量控制行为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其系数为正,与预测一致,说明政府监管越是严格,养殖户就越会进行质量控制。从理性角度出发,养殖户不会冒风险,必然严格按照规范养殖青鱼。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可知这一因素的影响明显。
(13)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是否有要求
从回归结果来看,消费者的影响通过了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系数为正,与预测一致。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有要求,养殖户就会进行质量控制。由供需理论可知,供给方会按照需求方的要求进行生产,养殖户为了能够顺利销货、赚取收益,必然保证出售青鱼的质量安全。
3 地理标志水产品质量保障机制的建立
由于水产品产业链长,涉及面广,质量安全管理就成为一个系统工程。为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能够有针对性、有持续性的开展,各环节参与者应在政府的领导下,加强沟通,严格按照制订的相关规则,发挥各自作用。
3.1 地方政府统筹,发挥领导作用 为了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机制的有效运行,首先必须建立一个综合机构,进行统一领导。地理标志水产品一般属于地方性产品,因此,综合管理机构的建立应由地方政府牵头,制订相关规章制度,整合渔业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质监部门、检验检疫部门等,明确各部门分工,防止部门功能的重叠或冲突,使其发挥各自职能,为综合管理部门的高效运行奠定良好基础,以提升地理标志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针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特点,政府需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有效控制机制、监督机制和持续补充机制。整理分析现有水产品质量安全有关法律法规,包括《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商检法》等,以及各省市自治区有关食品农产品等文件,形成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政策法规基本框架。
政府还应对行业、养殖户以及消费者的反馈,做出及时回应,不断完善水产品质量保障机制。如有重大突发事件,政府应具有应对措施,组织各部门力量,做好应急处理,并带领事件相关人员进行反思,做出批评和自我批评,避免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同时,标准化养殖基地的建设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因地制宜,由点到面,全面推进,包括出台相关意见,资金补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水域政策调整等。地方政府作为主导,大力宣传实行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具体宣讲过程中,力争渗透到镇、村、户,由综合管理小组抓好宣讲工作,创造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建立和推广的环境。
政府管理以减少信息不对称为本质,在市场管理中,不仅仅要将不合格水产品排除,更需引导整个水产行业,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加强产品认证,并通过新闻媒体的信息导向,维护水产品品牌声誉,体现优质优价原则,利用市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确保广大消费者购买到放心的水产品。 3.2 行业协会管理,提供技术指导 行业协会应起到技术支持和执行管理的双重作用,并且做好与养殖户的沟通,搭建整个保障机制的桥梁。
以政府制订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政策法规基本框架为基础,行业协会负责制定管辖区内地理标志水产品的执法办法,通过印发通知、培训、媒体宣传、专栏的方式,在辖区内发布。同时,按照执法办法,统一负责辖区内执行情况。在办法执行过程中,依据辖区内的管理需要、消费者提供的市场反馈,结合执法过程中的盲区,提出现有水产品质量管理政策的修改意见。
为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管理,国家、省市自治区、地方都建立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意见,虽然涵盖了整个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全过程,但是对于文化程度相对偏低的基层养殖户来说,要全面领会、切实遵守这些规章制度,绝非易事。因此,行业协会可以建立政策法律法规的现代化管理系统,一是全面、系统收集有关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文件,便于养殖户查询,二是结合实际,结合地方性特点,有针对性的涉及有关资料,扩充养殖户知识面,提升其生产技术,三是发布国外有关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关要求,促进水产品对外贸易。
在标准化养殖基地的建设中,行业协会应出台指导意见并组织具体实施:起草养殖基地生产技术规范、配备技术指导员、制订培训计划、养殖地周围环境监测、投入品质量检验等。在养殖基地附近设立办公室,考核验收基地以及协助基地的日常管理。
在培训方面,必须首先做好自我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做好对被管理对象的培训。培训不但需要对养殖户展开,还需扩展到饲料、渔药生产企业,才能提升所有水产品参与者的综合素质。培训形式可以有:电视台教育培训节目、报纸杂志专栏培训、网站培训、专线电话咨询、各种培训班、养殖地现场指导等。
3.3 养殖户执行,落实质量控制 养殖环节是质量安全控制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安全隐患最为突出,养殖户就成为整个水产品质量保障机制的关键参与者。
利用现代化管理系统,了解水产品养殖的有关法律条文、政策方针、最新科学研究成果以及市场要求。学习更多更有效的科学养殖技术,严格挑选育苗、饲料以及渔药,实现品牌声誉和经济利益的双丰收。
通过地方政府的推进,行业协会的指导,建立符合水产品质量安全要求的养殖基地。养殖户需确保基地符合养殖环境要求、按照生产操作规范、控制化学品投入、全程监控养殖过程、,从而优化水产品养殖结构,提高产量和质量水平。
积极参与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培训,认真阅读发放的有关材料、报纸杂志,参加培训班,定期接受专家的指导,提高专业技能,以便在养殖过程中,落实培训获得的知识。遵守渔业休药期的规定,防止残留物超标。从源头狠抓水产品质量安全,减少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
我国水产养殖大多为个体小规模渔民,地点分散,导致水产品质量信息流通不畅。水产品追溯系统是一项被国际认可的有效避免风险的技术,面对地理标志水产品,可在地方建立养殖标准,设计纸质或电子记录方式,实现各环节的有效衔接。养殖户可按技术标准,实时记录养殖信息,实现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传递和产品跟踪、追溯、预警。
3.4 消费者监督,反馈管理成果 消费者是水产品供应链的终端,满足他们的需求才是水产品行业发展的本质目标。因此,消费者的市场反馈,是水产品质量保障机制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水产品的消费、保鲜有一定的期限要求,这对鲜活水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养殖过程中,如果水产品中有有害残留物,通过食物链,最终就会进入消费者体内。因此,消费者是否满意水产品的质量,是否能够放心购买水产品,关系着养殖户的辛苦投入能否获得回报。
根据水产品追溯系统,一旦发生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可以检测在供应链中的哪个环节发生了问题。如果水产品采用条形码或者二维码进行标记,建立了完整的追溯系统,那么消费者便可通过标记,获得所购买水产品的有关信息。经过多次购买及比较后,消费者将对水产品进行分级,也就是市场机制中的优胜劣汰,质量好、有保障的水产品必然更加获得青睐。
消费者对水产品的分级,直接或间接传递给养殖户,促使养殖户进行质量控制。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则根据市场反应,修改相关法例条文,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填补以往工作中的疏漏,使得水产品质量保障机制能够高效运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国生,吕振通,胡博等.SPSS统计分析与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 卢雪娇,者贵昌.我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经济价值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0(12):83-84
[3] 郑建明. 水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管制的经济分析[J]. 中国行政管理,2009(5):50-52.
[4] 王世表,阎彩萍,李平,张明华. 水产养殖企业安全生产行为的实证分析――以广东省为例[J]. 农业经济问题,2009,3:21―27
[5] 董炳和.地理标志知识产权制度研究――构建以利益分享为基础的权利体系[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6] Robert D. Weaver and Taeho Kim. Contracting for Quality in Supply Chain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78th EAAE Seminar and NJF Seminar 330,Economics of Contracts in Agriculture and the Food Supply Chain,Copenhagen,2001,(6)15―16.
[7] FDA(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ish and Fishery Products Hazard and Control Guide,2nd ed. FDA,Center for Food Safety and Applied Nutrition,Office of Seafood,Washington DC,USA. 1998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QQ:522-52-5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