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毕业论文 >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 批评视角下多模态英语文化教学的本土化研究论文

批评视角下多模态英语文化教学的本土化研究论文

  多模态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强调课堂面授与计算机自主学习相结合,以多渠道如声音、色彩、图画等展示学习资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传统外语教学模式中,文化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背景知识为主,最大的弊端是忽视学习者积极主动获取文化知识能力的培养和自身文化意识的提高。在多模态外语课堂中,语言不再是唯一构建意义的符号,智能软件、网络、音响及副语言等的应用实现了多种符号共同传递信息和表达意义的效果;文化是一个符号意义系统,学习者利用各种符号从不同角度解释行为、意义和客观世界,实现从教到学,体现文化教学的关键以学生为中心。

  一、批评视角下的语言与文化

  批判话语分析把语言作为一种社会实践,语言使用的语境是研究的关键。话语是批判话语分析的一个重要概念,话语是在具体的语言使用环境下的言语行为,它需要说话人在一定的语境中运用一定的策略形成语言活动,而听话人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有策略地解读,当然这一切都是要受社会文化影响和限制的。费尔克劳提出话语是一种三维概念,即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人们用话语实践的媒介作用来联系语篇和社会文化实践。换句话说,文本、交际和社会语境是话语的三大要素。

  语言是文化交流的工具和文化思维的载体,它体现所对应文化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文化绝不仅仅是语言。文化分为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学习者可以通过观察、介绍、逐步了解表层文化,即一些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式;而深层文化则指精神层面,它较为系统和稳定,需要理性的思维才能把握。提高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敏锐的感悟力及培养学习者正确处理文化差异的能力是外语文化教学的目标。语言和文化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动态的特征,学习者应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语言习得过程也是文化适应过程,所以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要注意文化适应和文化导入。维果茨基认为,人们遗传的语言生理特征和天生学习能力仅构成语言学习能力的必要前提,真正的学习经验在于与别人交流互动,人们通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获得语言文化能力。

  二、多模态与英语教学

  多模态,也称多符号,指包括口语、书面语、图像、图表、空间以及其他可以用来构建意义的各种符号资源。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人们使用的交际模态和交际媒体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交际领域中,以文字为主的时代已经过去,人类社会现已进入超文本时代。在许多情况下,各种模态以整合的整体共同为交际服务。北京大学着名语言学家胡壮麟教授从社会符号学的角度探讨多模态化,认为模态是历史和文化的产物,是可对立和对比的符号系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将语言和其他相关的意义资源整合。除语言系统外,音乐、图像、颜色等其他符号系统均可以实现意义交换,从而对话语意义有更加全面、准确的解读。国内着名语言学家顾曰国教授认为,模态是人类通过感官(如视觉、听觉)与外部环境(如人、机器、物体、动物等)之间的互动方式。日常人际交流和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就是体现多模态化最明显的例子。人们在交际中经常使用多种符号来表达意义或创造信息,如各种语体的转换、语音语调的变化、肢体语言的使用、空间距离的改变等都可用来传递不同的信息。

  多模态外语教学模式正是利用多种模式的有机契合,以提供真实语境为手段,以实现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为目的,真正做到培养具有外语交际能力的人才。教学模式是对教学活动的概括和总结,它以平时的教学经验为基础。科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送、存贮及展示信息工具都向智能化和个性化改进,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要求不断提高,教学模式也必须适应时代发展而做出相应调整,多模态外语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多模态外语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的便利,为学生呈现的是一种超文本化的

  整体教学,它强调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相结合,改变原来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突出了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式学习。王守仁认为,多模态环境下的外语教学模式体现了信息化外语教学的特点,是一种兼顾教师与学生双方能动性的综合型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而言,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根据教学的具体目标、条件以及学生情况等的差异,达到教学系统内外各因素的平衡。陈坚林将外语教学系统比作一种生态系统,换句话说,它是在外语教学环境内生存的各种要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具有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功能的统一体。

  三、英语文化教学的多模态化与本土化

  所谓本土化,是指英语要与汉语和中国文化环境相结合,实现英语教学的中国特色,尤其是文化教学。这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目的,我们最终的目的依然是要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但这种人才首先要有强烈的民族文化意识。从批判的角度看,我们在不可阻挡英语全球化的今天,要防止语言霸权,坚持本国特色。外语教学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需求,加强文化教学,吸收西方先进文化,继承本土文化。人类的丰富知识正是孕育于多元文化及语言的多样性的。外语文化教学要实现从单一目的语文化转向包括本民族文化在内的双向文化,强调本土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互动。多模态外语教学能够突破以往只以文字简单介绍文化及背景知识的局限,以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刺激学生,利用现代科技信息手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参与式的立体化教学。多模态外语教学提供真实语境,这种模式让学习者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参与课堂实践,从而潜移默化地习得语言文化。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编着与课程设置

  教材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是最主要的学习材料,一定要注意它的质量和方向把握,所以在现今大多选用英美文章的基础上,要适量地加入表达中国文化的英语文章,也可以编入优秀中国作家写的英文着作精粹,因为在这样的作品中,学习者可以清楚地看到如何用英语讲本族文化和如何将英语文化巧妙地融合于字里行间。至于课程设置方面,大部分高校还不具备设立专门语言文化课程的条件,所以笔者建议在现有的课程中加入文化教学环节。在课程内容已经非常饱满的今天,要做到这点实属不易,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多模态教学模式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做到课堂面授、小组讨论、网络自主学习与评估相结合。每个阶段所用的材料和采取的策略均不相同。在课堂面授阶段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提供大量的语料,包括真实交际场合的录像资料和模拟真实语境,让学习者切实地感受到文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部分的学习是潜移默化的。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给出特定的文化材料和题目,因为这阶段是计划性地让学习者对自己和他人对问题的见解加以取舍后将文化知识内化吸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与学者专家或者其他领域的外语学习者进行现场交流,这样既富有指导性又能丰富知识。评估手段要尽量灵活多样,可以通过面谈、问卷调查、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完成。

  2师资力量培养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尽管教师也尽量引导和组织学生参与各种交际活动,但由于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所以积极性并不高。多模态教学课堂则不同,它信息量大,不是单调地陈述,而是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动画、声音、色彩等多层次、多方面来展示教学内容,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的积极性。也正因如此,它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教师备课量也骤然增大,光靠个人力量难以实现。因此建议根据教师专长建立教学团队,大体可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两组,再根据具体的人才资源进行细化。人才资源丰富的高校可自备文化教学材料,如风土人情简介、国家概况、文学作品赏析和影视评论等;人力资源较贫乏的高校,一方面要加强引进人才和在校教师的培训,另一方面以定期讲座为主,充分利用网络文化课程资源,以先进节约的方式提高文化教学的质量。

  3学习者双向文化意识提高

  前面提到的都是学习者的外界因素,文化教学的关键还在于学习者自身文化意识的提高。在以往教学中,容易忽略民族文化意识的培养,错误地对待甚至贬低了各种英语变体,尤其是“中国英语”的存在。一味地模仿英美语音、追求“英美通”造成两种极端:一种是学习者无法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渐渐变成“英语哑巴”;另一种是盲目地崇洋媚外,成为患“失语症”的民族文化文盲。这不是我们所愿见的,我们要培养的人才是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吸收英语文化知识,同时注意自身汉语文化素质的培养,成为英语使用者、汉语文化传播者和民族意识强烈的爱国者。

  四、结语

  本土化是一种语言创新,是新语境下的话语文化和交际策略。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实现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同样不可逆转的是英语与各国语言文化的结合。语言文化本无优劣之分,不能因为一种语言的广泛使用而使其他语言文化受到抵制和歧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将自己培养成术业专攻者和民族文化传播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完成一线教师的神圣使命。同时要善于利用多模态教学模式的优势,寓教于乐,开展文化教学,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生动灵活的方式提供给学生真实的语境和最贴近自然状态的交际语境,真正培养出在不同文化语境中具有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QQ:522-52-5970

研究论文   模态   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