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毕业论文 > 管理毕业论文 > 陕西“一带一路”建设军民融合创新路径研究浅析

陕西“一带一路”建设军民融合创新路径研究浅析

摘 要:我国的军民融合发展,以政府为先导、以法律法规为保障、以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为核心,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环境保障。完善军民融合的政策法规体系、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科技创新政策制度体系、科技创新管理模式、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信息共享平台的搭建情况,提高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及科技创新。

关键词:军民融合;科技;创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国外研究现状

作为一门完整的学科,现代国防经济学始于1960年,美国学者查尔斯·J·希奇与罗兰·麦基恩合著的《核时代的国防经济学》,揭开现代国防经济学发展的序幕。如何有效、合理地配置和使用稀缺性资源实现国防安全是国防经济学永恒的主题。在查尔斯·希奇国防经济学研究的基础上,把国防科技工业向军民融合研究深入主要是从冷战结束后开始的,雅克·甘斯勒(1988)与林奇(1992)指出冷战结束后,军事竞争被经济发展所替代,国防工业必须向军民一体化转轨。两极格局结束之后,新格局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和平与发展成为了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军民融合也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保持军事优势和国防工业活力的重要举措。

许多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立法确定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规划,美国国会技术评估局对军民一体化的潜力进行了评估,首次把军民融合上升到国家层次的长远发展规划,强调要把国防科技工业和民用科技工业相结合。英法等国也先后出台了军民融合的相关政策法规,英国国防部2001年制定了国防科技和创新战略, 确定了国防工业不仅要与民用工业进一步融合,还要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扩展和深化的方针, 指出国防部应吸引世界范围内技术先进的民用部门参与国防工业的科研和生产,英国国防部所确定的“一个工业基础”不仅包括国内的军民融合,还涵盖了国内军与国外民的融合。除了专门立法外,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在军民融合方面均有专门的经费支持,如1992年10月美国对小企业革新研究计划项目进行了筛选,确保具有商业化潜力的军民两用项目能够入选,并增加投资预算额。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对军民融合的研究相对而言起步较晚,主要是在十六大确定了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十七大”明确提出“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之后,众多学者(主要集中在国防理论界)围绕融合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

我国学者在军民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上在国外的发展基础上加速发展,在一些理论上提出来自己独有的理论。牛振喜(2011)指出我国的军民融合发展,应以政府为先导、以法律法规为保障、以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为核心。 罗菁秋,张宇(2016)从产业经济学的视角提出了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路径,使我国有了自己特有的发展路径。徐小奇,宋少杰(2016)对军民融合技术协调创新的动机机制进行了研究,指出在“双重力量”和“两对矛盾”在思想上激发了协同创新意识、行動上推动了自发性创新行为,这构成了军民融合式技术协同创新的社会动力机制。

(三)发展趋势

国内外学者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军民融合这一课题进行了丰富的研究,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了许多丰硕的研究成果。国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在于军民融合的发展模式、影响因素、制约因素及动力机制的研究。这些成果对发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优势,构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路径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但是因为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基础薄弱,相对研究成果还与国外存在差距,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仍存在尚需完善之处:

一是当前对我国军民融合问题的研究大多是针对军民融合的融合路径、融合效果等某一方面进行研究,缺少军民融合的相关机制的系统性研究,无法反映总体趋势和态势;二是缺乏军民融合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与区域经济结合度相对较少;三是军民融合与创新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无法发挥创新协同优势,无法发挥军民融合最大的社会效用。军民融合应该是要突破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工业的边界,共享各自的技术成果,实现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实现军民融合由“物理变化”到“化学变化”的深度反应与融合。

二、陕西“一带一路”建设军民融合创新的现状及分析

(一)陕西“一带一路”建设军民融合创新的发展现状

借鉴哈尔滨工程大学和其他大学学者的研究成果,预计从以下方面进行建立:融合基础。拟采用军工企业民品研发投入比率、军工企业民品产值比重、民用单位科研人员参与军品科研的比率、民用单位军品科研生产能力作为量化指标,分析评价科技创新投入与运行经济效果;科技创新组织与人才管理。拟采用地方高校培养军队干部数量、创新型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军队特招地方专业技术人员入伍数量、军民融合企业与科研机构增加数量、陕西省军民融合产业研究基地数量作为量化指标,分析陕西省在军民融合方面创新组织与人才培养方面的现状,数据将从陕西省高校和陕西省军区取得;军队保障社会化水平。军品民品科研生产能力、军民融合的瓶颈、科技创新的难点以及未来科技创新方向等一些通过开放信息平台无法获取的信息列入实地访谈问题计划单。最后,整理分析调查问卷和访谈记录,结合查阅文献和网站取得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建立指标体系,评价陕西“一带一路”建设军民融合创新的发展现状和取得的成就。

(二)陕西“一带一路”建设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通过查阅陕西省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以及政府官方网站收集陕西省关于军民融合与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的量化数据,分析评价陕西“一带一路”建设军民融合创新取得的成就。查阅地区发展数据库和走访陕西省工业与信息化主管部门,收集近五年陕西省军民融合产业总收入和军民融合创新型企业的数量以及当前的盈利情况, 收集军工企业民品研发投入比率、军工企业民品产值比重军工企业R D经费支出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等数据。

(三)陕西“一带一路”建设军民融合创新发展面临的问题

首先,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环境保障,法律基础保障,鼓励性的国家经济政策是助推器。其次,查阅陕西省统计年鉴和走访地方统计局,收集军工企业民品研发投入比率、军工企业民品产值比重、民用单位科研人员参与军品科研的比率、民用单位军品科研生产能力数据,试图发现陕西省军民融合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不足以及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最后,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走访企业收集主要军工企业R D经费支出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军工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军工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工业增加值专利量,试图从微观的角度深入分析陕西“一带一路”建设军民融合创新竞争力方面的不足以及不足的原因。

三、国内外关于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经验借鉴

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因此,世界主要国家也在不同程度上推行相关国家发展战略。

(一)国外经验

国外的军民融合与科技创新日渐成熟,各国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值得我们从宏观上加以借鉴。美国:“军民一体化”发展模式。美国的做法是通过国家制定和颁布法规政策,政府军政部门协同,由专门机构具体负责和管理军民融合科技计划,来共同推行军民融合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美国政府在推行军民融合创新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以及统筹规划值得我国借鉴。俄罗斯:“先军后民”发展模式。俄罗斯注重国防科研与民用科研的相互渗透,其还出台一系列政策来促使军工企业军转民。俄罗斯注重两用技术出口的做法足以引起我国的重视。以色列:“以军带民”发展模式。以色列等国家把军事工业作为本国工业与经济发展的先导,扩大军工技术成果的利用,并将部分军工企业转为民间经营,同时鼓励其他企业利用国防投资来开发生产民用产品。其国防部研制机构公司化和国防工业私营化等做法可以促使军用技术走向市场,提高技术资源利用效率,值得我国借鉴。

(二)国内经验

根据国内目前的军民融合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情况,结合现阶段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情况,同时参照国外军民融合发展的模式和经验,在路径选择、运行体系和制度体系三方面为陕西省的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提供可借鉴推广的适宜经验。军民融合创新发展中的成果转化路径按照目前的实施方式分为自行转化、合作转化和转让或许可转化合计三种。

四、陕西“一带一路”建设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思路

(一)构建陕西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體系,与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相结合,凝聚省内各力,加强探索创新,走出一条符合陕西地区实际、有效发挥经济和国防建设双重效益的军民融合发展道路。推动发展军品科研生产能力的分类管理模式,择优扶强,鼓励和引导省内资本参与军工股份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提高军品市场准入效率,遵循公平、高效、规范的原则,维护市场良性竞争格局。

(二)完善促进军民融合创新体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明确陕西省军品市场管理规则与市场主体的行为准则,从市场准入、税收政策等方面构建陕西省军民企业平等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政策环境;加快创新管理体制,明确问责范围,构建陕西省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互通平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统筹谋划、建设、管理等环节有关信息双向流动和协调沟通制度;军民融合发展日常工作制度、程序及要求。注重完善军民资源共享机制,确保国防领域与民用领域在技术、人才等要素之间双向扩散、交流、融合。

参考文献:

[1]张雯,牟曦媛,王席 .“一带一路”建设中陕西军民融合创新发展路径研究[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18(12).

[2]乔玉婷,鲍庆龙,李志远.新常态下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04).

[3]迟俊杰,陈金涛.浅谈我国国防安全构成要素[J].中国市场,2011(05).

[4]郭萍.军民融合式发展构成要素[J].经济研究导刊,2012(03).

[5]王亚玲.军民科技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2(07).

[6]林继扬,包泽庆,郝斌,张明火.提升军民两用技术发展水平研究;发展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2(07).

[7]龙红山.用市场化机制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J].装备制造,2016(07).

[8]赵立雨,张萌物.关中天水经济区军民科技资源有效融合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01).

[9]寇伟.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研究综述[J].现代商贸工业,2012(12).

作者简介:

张 涛(1981.05-);性别:男;民族:汉;籍贯:河北省香河县;学历:硕士;职称:讲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知识产权。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QQ:522-52-5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