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毕业论文 > 艺术学毕业论文 > 电视真人秀节目在融媒体语境下的艺术原创与价值转换思考论文

电视真人秀节目在融媒体语境下的艺术原创与价值转换思考论文

  电视艺术的发展伴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呈现出崭新的样貌。在新旧媒体不断碰撞、对接、融通的融媒体时代,以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为表征的媒介格局不仅改写了电视艺术的传播方式,也刷新了艺术生产和艺术消费的理念。作为当下文化影响力较为深远的电视艺术形态,真人秀节目在经历了融媒体语境的冲刷、洗礼后,其艺术创作的场域不断拓展。在艺术生产的协作性不断提高的同时,创作者也拥有了更多与受众互动的可能。当下,电视真人秀节目生产在虚拟性与真实性、公共性与私密性、时效性与流行性、综合性与互动性等多重属性中不断延展其文化价值的深度、厚度与广度。更为重要的是,在跨文化交流不断加深的时代背景下,本土真人秀节目不仅要习惯于以“拿来主义”的姿态引进模式,完成标准化、统一化、定型化的产业运作,同时,也理应充分观照电视艺术的“在地性”现实,强化本土原创的独特性和民族性等观念性问题,在艺术原创与价值转换的过程中不断寻求文化的超越。

  一、真人秀节目的文化创新及其艺术价值的超越

  作为当代大众文化价值系统中颇具独异性、超越性的自在实体,真人秀节目领跑电视现象的同时,无论是其外在示相,还是内在系统,都伴随着当代民众情感符号的通约性、审美意象感知的经验性变迁而发生着微妙的演变。如果说,在艺术诞生之初,人们在巫术和宗教仪式的崇拜中发现美感、诠释情意的话,那么,当代社会,人类早已习惯于在带有狂欢性质的电子传媒时空中,凭借多媒体艺术来理解大众情感的千变万化与时代风尚的日新月异。诚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形式创新的内驱力在当代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创新才是电视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威廉A哈维兰(WilliamAHaviland)坦言:“尽管稳定可能是很多文化的显著特征,但没有哪种文化是一成不变的,在一个稳定的社会中,文化是温和而缓慢地发生的,不会以任何根本性方式改变该文化的潜在逻辑。但有时,变化的步伐会突然加快,从而导致在一个相对短的时期内发生急剧的变化。”在电视文化发展潮流中,有些节目形态在渐变中日趋萎缩、消弭,如电视评书和单本电视剧;有些节目形态却在突变中风生水起,如真人秀节目。艺术创作者在认识自然规律和审美秩序的道路上拥有广阔的开拓空间,因为“文化变迁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文化内部的人所起的作用——人的智识、人的发明创造和人的热情”。

  以真人秀节目为代表的内容生产模式发端于西方的电视创新实践。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肥皂剧和情景喜剧生产的成本不断提高、受众规模日趋萎缩的产业背景下,各大广播公司的创作者敏锐地捕捉到真人秀这一独特的节目形态所具备的巨大潜力。真实类电视节目不仅以脚本模式化、演员非职业化的优势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更加具有戏剧性意味的是,这类节目的播出反响丝毫不逊于制作精良的电视剧。这种以小博大的产业模式及其接受魅力旋即被各大电视台看好,并以系列化生产的方式被打造为产业惯例。真人秀节目发展至今,早已打破了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怪圈,其亚类别不断推陈出新。据不完全统计,仅以美国有线电视网和无线电视网为例,其真人秀节目的类型就不下100种。亦如电影界以商业诉求为旨归的类型片最大程度上迎合了广大受众的欣赏口味,类型浩繁的真人秀节目在竭力满足观众需求的同时,也体现出了创作者的智识、才华和热情。

  就我国当下真人秀节目的文化创新而言,基本上遵循如下三种路径。其一是“发现”。西方电视从业者发现真人秀节目在先,而我国电视业界以《生存大挑战》(2000年)开启了本土真人秀模式引进、模仿创新的发展之路。如果说真人秀节目以“真”为特色、“人”为核心、“秀”为手段的话,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发现之旅正是在此基础上不断摸索其本土化表达的艺术实践的跋涉。

  第二个途径为“发明创造”。在人类科学文明发展历程中,“发明创造”大多是在“发现”基础上的二次创新或多次创新。相较于带有偶然性质的“发现”,发明创造的次数要多得多。对于大多数文化产业来说,创新往往是从模仿起步的。如灿星公司在借鉴和模仿《中国好声音》的基础上,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推出了原创真人秀节目《中国好歌曲》,该节目不仅获得了大量青年观众的青睐,更为低迷的中国内地音乐工业注入了清新的气息。又如央视综艺频道2013年推出的《开门大吉》,将起源于爱尔兰的电视创意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本土化改造,并创造性地借助二维码打通了传统电视与互联网对接的快速通道,暗合现代观众双屏、多屏阅听习惯的同时,还独家开发了手游,加快了全产业链推进的步伐。

  第三个途径为思想创新。较之于“发现”和“发明创造”,“思想创新”在人类文化结构和艺术创新的进程中起到最为关键的决定性作用。思想创新亦可被称为理论创新、观念创新。“理论创新是文化创新的核心和基础,而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不过是理论创新与观念创新的自然的延伸和发挥而已。”从关乎“体用”“道器”的理念对电视艺术理论创新加以观照,不难发现,思想创新往往会从根基上催生艺术创新的裂变。犹太教的摩西律法中曾规定,“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么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尽管受其影响,犹太艺术门类中的雕塑艺术付之阙如,但被压抑的艺术潜能却在音乐、文学等艺术领域获得长足发展。同理,我国的真人秀节目欲挣脱西方模式的形式化束缚,其思想创新的步伐势必要不断加快。在政策层面,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中规定,“各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每年播出的新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过1个”。全国各大电视台对原创真人秀节目的研发力度也因此不断加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评选数据显示,2012、2013年,全国电视台本土原创节目均为12档,保持了稳定的态势。河南卫视与爱奇艺联合出品的《汉字英雄》《成语英雄》,中央电视台开发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叮咯咙咚呛》等节目,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以平民视角为切入点,在文化坚守与娱乐表达间寻求平衡和双赢,不仅实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创新传播,更诠释出深刻的文化涵养与品格。

  作为静水流深的思想源泉,中国传统的儒、道精神在电视艺术价值的创新与超越中具有重要的影响。“文以载道”的儒家文艺立场、“自然适性”的道家人生观不断滋养着电视文艺的表达。体现在原创真人秀节目中,激发了人们重拾民族文化的审美趣味。

  二、从艺术品到艺术制品——原创真人秀节目的价值生产

  真人秀节目的艺术原创作为当代电视艺术图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创作者在“艺术品”和“艺术制品”理念范畴的价值选择、判断和衡估。事实上,“艺术品”的概念外延要远大于“艺术制品”。前者是藉由艺术家的创造所形成的人类创新、创意能力的最高符号形态,后者则是艺术品投放市场后,作为文化商品所被赋予的价值。作为大众文化消费品的真人秀节目,在创作中不可规避的困惑往往是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相平衡的问题。这同样是马克思关于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二重性理论在艺术商品领域内的辩证体认。例如中央电视台原创真人秀栏目《叮咯咙咚呛》第一季,相较于此前节目模式的抄袭、引进和模仿创新,最大程度上保持了原创的价值取向,更有意在娱乐专业主义的基础上寻求中国传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尽管该节目在收视表现与品牌口碑上赢得了赞誉,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节目主创人员竭力在有限的影像时空中注入更多的艺术构想,如文化传承的理念、传统艺术当代表达的理念、视听语言现代性的理念、真人秀节目电视剧化的理念,等等。也正是由于创作者用力过猛致使该节目的内容环节设计过于繁琐晦涩,有悖于电视艺术的简洁性原则。在没有充分衡量当下观众平均接受能力的情况下,该节目的复杂性导致不少观众感到费解,可见,《叮咯咙咚呛》第一季在培养观众稳定收视习惯方面,不能不说是留有遗憾的。

  事实上,作为艺术商品的真人秀节目,其价值形态集中体现为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前者伴随着艺术品的完成而被凝结固化下来,后者则与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演进密切相关。极而言之,真人秀节目的现实存在价值是以受众接受需求、接受愿望、接受能力为显在度量标准的。正因为这样,真人秀节目的价值生产需要伴随着受众认知理念的变化不断动态性调整、添加。

  借用台湾学者廖佩君对艺术产业各环节,特别是其中行为人的价值研究,真人秀节目的产制、流通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创作阶段(构想、执行、互文性转换);

  第二阶段:再制阶段(标准化生产与机械复制);

  第三阶段:流通阶段(全媒体宣传、营销)。通过上述三个环节,不难发现,从作品、艺术品到产品的价值迁移过程中,个人的力量显得十分微弱,相反,专业制作、营销团队以“专业复合体”形态真正意义上推进了“创意文本”的商业化蜕变。而无论技术条件如何革新,人的因素永远是真人秀节目价值生产的主力军和决定力量。创意团队、专业技术团队、项目执行团队、项目主管这四类人员的身影活跃在当代电视艺术生产的流程中,协同作战。值得强调的是,真人秀节目的价值生产过程理应是在商业动力助推下的艺术再造和电视艺术品在市场流通中的价值增值,真人秀节目的本质也不仅是娱乐产品和消费资料,更是叩问观众心灵的艺术创造。或许其表现形式的开发和制作技术的更新一刻不曾止步,但蕴含在其中的艺术精神却不应当是水中月、镜中花,而是承载着民族文化原创表述、带给人们审美愉悦和精神滋养的活水源泉。

  三、真人秀节目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向转换

  真人秀节目的艺术生产是当下庞大的电视产业集合范畴中的重要子系统,更是以艺术创造为核心的经济活动。就像是艺术产业的宗旨是通过丰富多样的艺术商品形式的创作和供给,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真人秀节目同样是艺术性与商品性的统一。然而,艺术价值的同一性与商品价值的市场多样性之间的平衡常常存在巨大裂痕,现实中的错位往往会影响到交换价值的实现。

  2015年初,浙江卫视一档原创真人秀节目《天生我才》横空出世,获得学界、业界和观众的广泛肯定,同时段收视率全国排名第三、晚间收视排名第四的佳绩更是奠定了该节目在全国卫视阵营中的地位。

  该节目不仅在形式上将影视明星、创业团队有机结合,在行动类真人秀的叙事原则下通过明星体验、真实路演搭建起独具趣味的商业模式,还通过全媒体互动,在跨界投资的定位中寻求优质用户的同时,深挖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步调,首次在电视真人秀节目中引入众筹概念,助梦创业者。更为重要的是,这档节目保持了中国电视文艺特有的人文情怀,现代都市中的外来务工人员、白领青年、孤寡老人的粉墨登场,表征着当下中国都市社会舞台中平民力量的崛起,引发了人们深沉、持久的人文思考。

  此外,在真人秀节目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与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双向转换的过程中,市场作为交换的平台和中介,在整个产业链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伴随着资本与市场的全球扩张,真人秀节目面临着严峻的市场考验。全媒体的市场格局呼唤着真人秀节目在商业原则的逼催下树立发掘用户、汇聚用户的营销理念。当下在“互联网+”概念的影响下,各大电视台纷纷开辟和拓展多媒体播出渠道。台网融合、手机APP、微信互动等,不一而足。有学者不无嘲讽地评价当下的台网融合趋势:营销越来越像电商、盈利模式越来越像游戏。事实上,“互联网+”绝不等同于“+互联网”,真人秀节目生产欲摆脱单纯依赖广告收益的条块分割明显的商业模式无可厚非,但落实到具体行动中,矫枉过正的问题更值得防微杜渐。真人秀节目的市场模式首先应当基于传统电视媒体完备的制作经验和水准,积极打造满足用户需求、兼具艺术品格和全媒体特色的文化产品。在真人秀节目市场方面,电视媒体积极拥抱的应当是互联网思维和手段,而绝非平台和渠道。失去了优势阵地的台网融合极有可能会逐渐将墙面上的电视机置换为更小尺寸的平板电脑。核心资源的丢失不仅不会挽救中国电视,更可能导致电视文化经验的快速坍塌。

  融媒体时代,画地为牢、自产自销的市场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全球化竞争的需要,世界范围内电视节目交易的“马太效应”愈演愈烈。在激烈竞争的市场格局中,高投入、高产出的“电视大片”成为各大电视制作、播出机构不约而同的选择。经由全球最大的跨国节目模式交易中介荷兰Endemol公司中转、推介的高概念电视节目,如《老大哥》( BigBrother )、《明星学院》( Star Academy )、《一掷千金》( Deal or No Deal )、《勇敢向前冲》( Wipeout )、《改头换面》( Extreme Makeover )等早已蜚声全球。然而,中国本土真人秀节目在世界范围内的模式推广才刚刚起步。2009年3月,湖南卫视原创真人秀节目《挑战麦克风》正式被正大集团购买,出口泰国,这是中国节目模式外销并获得利润的第一步,具有里程碑意义。此后,《我不是明星》《一年级》等节目版权也相继被海外市场看好,并达成模式输出意向。然而直到今天,中国真人秀节目资源的跨国营销之路仍旧需要探索。

  事实上,当下中国不乏一些广受好评的原创真人秀节目,但作为可供输出的模式,这些节目又大都存在一些客观瓶颈。如“《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无法形成模式,本质上属于脱口秀,靠主持人撑起整个节目,具体环节上是不确定的、无法复制的”。

  而《汉字英雄》《成语英雄》一类带有传统文化色彩的原创节目过多依附于观众对文化语境的个性化识别,海外观众很难理解并接受。可见,原创思维不够活跃、产业化水平不够完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互认度不高是当下电视真人秀节目难以走向世界的主要原因。北京电影学院郝建教授认为,“大众文化生产并再生产的产品之一是一种共同的伦理、一种基本的人道理念和共同的价值观,这是商业社会所必须的、与有形的法律条文不能替换的内在心理契约,是今天的全球交流、经济互利往来所必须的基本价值观,是精神上的关贸总协定。对此,我们必须要大力提倡,促进其发展”。

  可见,我国原创真人秀节目欲寻求世界认同,尚需要在创意、策划环节中充分考虑到文化协商、文化交换、文化转译的问题,在节目模式的规定性与开放性、本土个性与全球共性之间找到平衡支点。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QQ:522-52-5970

真人秀   语境   媒体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