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毕业论文 > 舞蹈毕业论文 > 高校舞蹈教学策略分析论文十篇

高校舞蹈教学策略分析论文十篇

  第一篇:高校舞蹈教学身体素质的影响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开展,高校开始注重舞蹈课的教学。学生通过练习舞蹈,可以增进健康,培养高雅的气质和风度。因此,舞蹈课成为学生喜爱一堂课。高校舞蹈课程可以培养学生优雅的气质,训练正确的身体姿态。由此可见,舞蹈教学,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身体素质;影响

  舞蹈是一门能够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课程,学生通过练习舞蹈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也能够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学生在练习舞蹈的过程中,能够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同时学生学习完舞蹈后,身体形态会变得更加完美,气质也能得到很大的提升。因此,学习舞蹈能够让学生终身收益。

  一、舞蹈的内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对基本技能和跳法有个全面的把握。这样学生在练习中,才能够从和舞伴的配合中体验到乐趣。舞蹈不但具有独特的观赏性,而且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学生在学习舞蹈时,无论是在礼节、衣着、举止、仪态等方面都要受到严格的约束,虽然舞蹈是一门艺术学科,但是它的教学是比较严格的,因为只有严格的教学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舞蹈教学现状分析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舞蹈课程是需要进行一些改革的。传统的舞蹈课程中存在一些枯燥无味的东西,舞蹈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一味地给学生讲解舞蹈知识,教学内容是比较呆板的,舞蹈教师教什么,学生就跟着学习什么。枯燥的教学课程,导致了学生对舞蹈学习兴趣的丧失,与此同时,舞蹈课在高校的地位越来重要,因此,改善舞蹈教学的方法实现舞蹈教学的创新性,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任务。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舞蹈训练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培养大学生高雅端庄、优雅的气质,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大学生只有加强自己的舞蹈课训练,才能在日常的待人接物中,体现出优雅。高校也应该重视大学生的舞蹈课训练,让大学生能够在训练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三、高校舞蹈教学的身体素质影响

  舞蹈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种形式,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的组成部分,开展舞蹈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舞蹈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素质,培养学生的兴趣,这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舞蹈教学可以改善学生不良的身体形态

  学生在练习舞蹈的时候可以打开四肢动作,伸展身体向上挺拔,这时候对于强健骨骼生长,提高心肺功能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当前的很多学生都存在含胸驼背的现象,给人的感觉总是没有精气神。大学生是高素质人才,他们的形象代表了高素质人群的形象,大学生只有良好的身体姿态,才能在平时的待人接物做到优雅,符合新时代人才的需求。因此,通过舞蹈教学,可以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舞蹈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练习方式也是多样的,锻炼的部位也是比较广泛的。学生在舞蹈练习中,可以增强身体的平衡性,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挺胸、立腰。高校开设的舞蹈课主要是通过一些科学的训练手段,来调整大学生舞蹈课的原始状态,提高运动系统的灵活性。大学生在舞蹈训练之中,就可以舒展身体的各处韧带,提高身体的协调性。舞蹈课的开设对于大学生,身体的开、绷、直、立这四个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大学生只有训练好这四个方面,才能够做到线条美、姿态美、心灵美和气质美。我们所说的,站有站姿,坐有坐相,就是指大学生有较好的身体控制力和协调能力,站姿能够达到线条美和姿态美,坐姿能够体现优雅。由此可见,舞蹈训练可以改变大学生不良的身体姿态,让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变得高雅端庄,有良好的气质修养。这样学生慢慢的就能改善身体的形态。同时学生在舞蹈练习中,也能够有助于发展腹腰肌肉,提高腹腰的灵活性,增强腰部的力量。舞蹈练习中的各种扩胸转体动作,也能够使学生的胸背部肌肉发达,有助于增大胸围,女生在练习舞蹈中能变得丰满而有弹性。可以说学生练习舞蹈,可以培养高雅的气质。

  2、促进学生机体生理机能的提高

  学生在练习完舞蹈后,生理机能的指标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表现为肺和量会明显增大。学生通过高强度的持续运动,就能够提高呼吸系统的换氧功能,使得肺活量不断的增加。

  3、有助于保持健美体型

  学生在进行舞蹈锻炼之后,人体的脂肪也会明显地减少,因为在长期的舞蹈训练中减少了体内多余的脂肪,肌肉变得发达,改变了肌体的体型。因此,学生只要每天坚持舞蹈锻炼,是很容易把身体内的多余的脂肪减掉的,就能够使自己的体形变得更加健美。学生在上舞蹈课中,在强度不同的成套动作练习后,可以增强自己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学生可以利用立卧撑,舞蹈徒手操等成套动作来锻炼自己大脑支配身体部位等运动的能力,体会各部位肌肉运动时的不同感觉,发展学生的协调。

  4、加强神经系统功能

  在舞蹈训练中的学生,机体处于一种运动的状态。学生在运动状态之中就能够使神经活动得到一个很大的提高。因此大学生经常参加舞蹈训练,可以使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大脑的工作能力不断加强,,使大学生变得更加健康和聪明。

  5、舞蹈对心率的影响

  在正常的情况下,安静状态的心率大约是每分钟60到80次。舞蹈锻炼能够使人体的心率产生一定的变化,经常参加舞蹈训练的人在安静状态下心率的跳动是比较慢的,而不经常参加舞蹈训练的人,心率则是比较快的。经过调查分析,一些经常参加舞蹈训练的学生,在安静时的心率是比较慢的,可以总结出,参加舞蹈训练的人对于人体的心率有良好的影响,同时还能够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改善人体的心血管系统状况,对于内分泌系统也有着很大的帮助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舞蹈教学对的身体素质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因此,高校大学生应该重视舞蹈的学习和锻炼,充分发挥舞蹈训练的优势,为身体健康发展服务。总之,舞蹈教学能使舞蹈发挥它强大的功能,舞蹈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运用将会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改革,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方面的素质和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熊云绯.舞蹈教育在高校艺术素质教育中的方位[J].大众文艺.2012(20)

  [2]吴谊群.论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J].当代体育科技.2014(18)

  第二篇:高校民族舞蹈教学不足及解决策略

  为了响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促使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一教学目标,开展民族舞蹈教学让学生在练习舞蹈的过程中获得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审美情趣势在必行,以下是笔者针对在民族舞蹈教学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浅谈的几点有效提高高校民族舞蹈教学质量的实践策略,如有不正之处,望各位同仁批评指出。

  一、何谓“民族舞蹈”

  民族舞蹈,是一种由过去人民生活实践逐渐演变而来的肢体动作表演艺术,以传统生活的抽象化为表演方式,因此在表演中可以看出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因此,在民族舞蹈的传承上表现得更为凸出,在56个民族组成的这个大家庭中,虽不能说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舞蹈,但事实也和此说法没有多大的差别,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舞蹈有蒙古族的《安代舞》、壮族的《火猫舞》、朝鲜族的《农乐舞》、傣族的《孔雀舞》以及苗族的《芦笙舞》等,虽然这些民族舞蹈在肢体动作的设计上各有不同,但其都有着共同的民族舞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

  (1)舞蹈情节的生动性,具有特色的民族舞蹈在表演上基本都饱涵着一个故事,如傣族的《孔雀舞》相传就是一千多年前傣族的领袖模仿孔雀的优美姿态而学习并逐渐演化成的一种民族舞蹈,相信该领袖在模仿的时候,必定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2)是歌曲和舞蹈的完美结合。这是很多舞蹈通用的表现形式,我们很少看到只有舞蹈而没有音乐辅以节奏的现象,因此,民族舞蹈也采用了这样的表现手法。

  (3)在很多情况下具有即兴发挥的成分,民族舞蹈的演绎中没有机械的套路可循,表演者往往会跟随自己在舞台上的情绪临场发挥,而由此取得的效果也是编排好的舞蹈动作所无法超越的。

  二、高校民族舞蹈教学中存在的几点不足之处

  (一)忽视了民族文化中人文精神的传承

  部分教师由于自身对民族舞蹈人文精神的缺失,导致了在高校实践教学中只注重了对学生舞蹈技巧的指导,而忽视了各个民族舞蹈中具有的人文精神,其实在民族舞蹈中富含丰富的人文精神,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人文精神是和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的宗教信仰等有着密切联系的,只有在使学生充分了解了民族舞蹈中的这些相关的人文因素,理解其中真正的内涵后方能更好地掌握民族舞蹈的神韵,否则技巧练得再好也只是习得些许皮毛。

  (二)师资力量的匮乏和课程设置的不科学

  师资力量的匮乏主要表现在,部分专业舞蹈院校在教师的配置上完全不合理,原本应当是一个专业舞蹈教师带领一个或两个舞蹈班级的,该校给设置为一个教师教导三至四个舞蹈班,教师工作量过于庞大,难以保证民族舞蹈教学质量。在课程的设置上也不科学,部分非专业舞蹈院校,虽然开设了民族舞蹈课,但由于并不具有专业的舞蹈教学资质,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就显得有些随意了,更有甚者,有的高校将民族舞蹈的教学设置为选修课,如此不重视何谈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民族舞蹈教学种类偏少

  由于高校的办学资质良莠不齐,导致了部分高校在教学设施的配备上稍显欠缺,而由于缺少必要的教学设备,也就造成了某些民族舞蹈无法进行传承的实践困境,例如,蒙古族在舞蹈的传承过程中会经常用到具有其本民族特色的一种乐器,名曰“马头琴”,但是由于在实践教学中缺少这种乐器,利用其他的乐器又无法完美替代它的位置,遂造成了蒙古族舞蹈种类的缺失。又如,新疆维吾尔族人在开展盛大的舞会时,常常会用到诸如独他尔、弹布尔、热瓦甫或者艾捷克等,通过运用这些有其民族特色的打击、吹奏等乐器,使维吾尔族人的舞会变得盛大而又热闹,充分激发他们的舞蹈热情,而在高校实践教学中,学生也需要这些民族乐器,但实践教学中却无法满足学生的这些基本学习需要。因此,就导致了一些民族舞蹈无法获得有效传承的现象,民族舞蹈教学的种类也将随之减少。

  三、提高高校民族舞蹈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舞蹈民族文化的熏陶

  民族舞蹈的传承和发扬不应当仅限于动作上的技巧,更应当让学生了解的是民族舞蹈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地域特色,因为,很多民族舞蹈是由多年的生活劳动习惯演化而来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情节,如果学生对于舞蹈中的人为精神和地域特色不了解,则很难掌握舞蹈中的一些要领动作,因此,为了提高高校民族舞蹈的教学质量,很有必要让学生知晓一些民族舞蹈中暗含的当地风俗信仰和特色文化。例如,在教学傣族经典民族舞蹈《孔雀飞来》时,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舞蹈上的技巧外,还应当让学生知道这支舞蹈的创作背景、傣族的民风民俗以及傣族特有的民族文化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傣族的人文情感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支舞蹈的动作要领,让学生在与舞蹈产生良好共鸣的基础上将傣族民族舞蹈演绎得淋漓尽致。

  (二)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健全舞蹈课程设置

  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领导者又可以称之为发起者,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师资力量的雄厚与否将决定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质量,对于高校民族舞蹈教学来说更是如此,缺乏专业的舞蹈教师是无法完成正常的民族舞蹈教学的,为了解决这一教学中的实践困境,其一,校方很有必要在现有的师资力量上加大投入,将更多具有丰富舞蹈教学经验的民族舞蹈教师积极从社会各个艺术团体中挖掘过来,以完善高校师资教学力量。其二,可以对现有的一些非专业民族舞蹈教学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使之达到专业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准,提升高校民族舞蹈教师的整体教学能力。其三,可以在校内对全体民族舞蹈教师开展舞蹈名家教学讲座,让教师正确认识传授学生民族舞蹈文化的重要性,端正教学态度,从而在实践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对学生民族舞蹈的指导。在课程的设置上,应当借鉴国内知名舞蹈院校的课程配置方案,或者组织全校专业的民族舞蹈教师开展教学实践研讨会,详细讨论一下关于舞蹈课程的科学配置计划,从而得出正确的、合理的舞蹈课程安排表,唯有确保了舞蹈教学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才能实现民族舞蹈教学的有效性。

  (三)完善基础设施的配置

  在实践教学中,高校民族舞蹈教学存在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的缺乏和落后的现状,也是导致民族舞蹈教学质量一直难以获得实质性进展的重要原因,教师对于这一问题不容忽视,为了完善舞蹈教学中基础设施的配置,校方应当积极融入更多的资金,或者向上级教育部门申请经费等,解决因基础设施问题带来的教学实践困境,“再穷不能穷教育”,只有将我国的教育制度完善了,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具有高素质人才,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因此,校方加大对民族舞蹈教学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主要体现在:积极补充和更新民族舞蹈教学中所需要的民族服饰、道具和乐器等基础设施或器材,如蒙古族的马头琴、傣族的葫芦丝、彝族的口弦等,让学生在专业的舞蹈教学环境下感受民族舞蹈带来的浓厚魅力,接受民族舞蹈艺术的完美熏陶,真正领略到民族舞蹈中蕴含的精髓,从而很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总而言之,高校民族舞蹈的教学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的,其中避免不了许多坎坷经历,另外民族舞蹈的高效教学质量,在时间上也不是朝夕之间就能达到的,教师应当对此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为了不断提高民族舞蹈的教学水平,舞蹈教师可以通过上述有效策略的实施帮助提高实践教学效果,让学生在练习民族舞蹈的同时得到健美的身姿、强壮的体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为实现高校学生全面素质化教育贡献一切力量。

  参考文献:

  [1]靳波,邵景霞.高校民族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6(5).

  [2]陈申,唐文.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本土化特征——以杨丽萍舞蹈作品为例[J].民族艺术研究,2010,12(6).

  [3]冯雅静.云南少数民族舞蹈在高校专业舞蹈教育中的传承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3.

  [4]侯晋芳.浅谈高等综合院校舞蹈学专业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0,12(S2).

  [5]吴星雨.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藏族舞蹈教材建设的历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11(2).

  第三篇:翻转课堂在高校音乐专业舞蹈教学中的运用

  目前翻转课程已经成为随着科技发展而兴起的教育方式渗透到各学科教育。翻转课堂对于优化课堂课外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越来越多的舞蹈教育者开始关注并探索翻转课堂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方式,但是翻转课堂还有许多理论性和应用性需要解决。如翻转课堂中教师角色的定位,学生依托翻转课堂学习的知识点完整性的处理等。对此,本文结合高校音乐舞蹈教学探讨翻转课堂的应用及翻转课堂应用中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再平衡。

  一、翻转课堂理论及其局限

  翻转课堂没有确定的定义和概念。其主要授课形式可描述为: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里通过观看视频完成学习,在课堂上完成作业,通过和同学合作学习,和老师的点拨达到知识的巩固。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师传授知识———学生通过课后作业巩固”的教学模式的颠覆,故又称颠覆课堂。翻转课堂诞生于美国,于21世纪初传入我国并迅速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翻转课堂具有众多的优势,如翻转课堂作为全新的教育理念,能促进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研发〔1〕。翻转课堂聚焦于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使得真正差异化教学成为可能。翻转课堂让学习突破时空的限制,增加师生交流的机会〔2〕。但是也应当意识到翻转课堂的应用具有不少局限: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提出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合作学习。从传统教学模式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目前合作学习和主动学习能力有待提升。翻转课堂是建立在小班化教学基础上,一般25-35人比较合适。我国具体国情下大学主要是大班化教学,每个行政班50-100人左右,远远超出翻转课堂适宜的人数。翻转课堂需要有效的教学资源供学生学习。这不仅需要建立良好的网络教学平台,还需要教师有娴熟的网络视频教学制作技术,比如视频录制和剪辑、PPT制作技术等。当然,最为重要的是,需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上的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听课的局面。有效的翻转课堂教学,在课堂中学生应针对课后视频教学里遇到的疑问积极咨询老师,寻求答案。这种角色的转换,要求教师需要较好的调控能力。作为翻转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大学生要拥有网络学习的条件。但是对于来源于贫困地区的大学生,可能没有电脑、智能手机等学习设备。这是翻转课堂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发挥翻转课程教学的优势时,要合理规避翻转课堂的局限性,最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

  二、翻转课堂应用于高校音乐专业舞蹈教学的再平衡

  舞蹈作为高校音乐专业的必修课,必须利用有限的课时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舞蹈技能。由于专业的差异性,音乐专业的学生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舞蹈教育,舞蹈基础十分薄弱,要想完成音乐专业本科培养目标所规定的舞蹈教学任务显得困难重重。大多时候,即使能勉强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一知半解,不能做到真正的融会贯通。翻转课堂作为一项新的教学方式,可以作为传统教学方式的补充。应用于高校音乐专业舞蹈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应当克服其局限性,充分发挥教师在翻转课堂学习时的主导性作用,实现教学的再平衡。这种再平衡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保证学生具有翻转课堂学习的条件与能力。在授课前对学生进行摸底与调查,确保所有学生都有基础的电子产品作为学习设备。对于条件不足的学生,通过学院多媒体设备的定期开放,为学生解决。在保证学生都具备学习条件之后,为学生讲解翻转课堂的内容及其意义。大学生是洋溢青春热情的年轻一代,对一切新生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与求知,对于舞蹈教学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必将引起学生对这一新型舞蹈教学方式的新奇感,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充分调动课堂教学的积极气氛。翻转课堂其实是一种主动学习。在课堂教学上需要学生对不懂的主动提问,主动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在传统舞蹈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大多停留在模仿层面。在这种教学模式的熏陶下,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后,学生的不适应与不懂得如何利用课堂进一步进行教学互动的现象显而易见。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启发学生。如高校音乐专业舞蹈课上的民族民间舞教学,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中国民间舞蹈的风格种类有哪些”“不同的民族有什么不同的典型形体”“其舞蹈音乐的特点有哪些”“不同舞种的技巧有哪些”,专业的问题给学生带来的是深层的思考,对学生的舞蹈学习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第三、充分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课后拥有大量的时间和条件学习。同学之间相互合作,能快速有效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还能相互鞭策,形成互补,共同进步。学生之间的身体条件不同,入校时的舞蹈基础也不尽相同,在不同的舞种的掌握程度上也相应地产生差异,引导学生在他们群体之间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将有助于学生舞蹈技能的提高。

  三、高校音乐专业舞蹈课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宏观上平衡教师和学生角色后,微观上要注意做好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本章节将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堂教学为例,探讨其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过程。

  1.教学大纲的制作翻转课堂要在学生知道学习目的与学习内容的基础上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一份好的教学大纲的制定,将让高校音乐专业的舞蹈教学事半功倍。以民族民间舞的教学为例,教学大纲里的第一步骤要先让学生对舞蹈进行鉴赏获取感性认识,好的舞蹈作品可以给人带来美的感受,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接下来的步骤中对学生进行技能实践方面的训练,从民间舞蹈的基础动律到民间舞蹈组合,训练内容由浅入深,达到学生掌握该民族舞蹈风格与韵律的目的。最后还可以安排编创环节,要求学生课后根据学习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舞蹈创编,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2.教学资源的有效制作和搜集翻转课堂需要有效的网络教学资源作为学生课外学习的工具,网络教学资源的筛选与制作关系到课堂的整体效果,这将对教师课堂之外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从制作技术上来看,教师需要掌握视频音频剪切技术、PPT制作、微信微课软件的运用。舞蹈的视频要求体现其立体型。对于教学视频要求对舞蹈动作的全方位展示,如正面动作,背面动作,侧面动作等。以舞蹈基础训练课为例,对于肢体各部分的机能与运动特点,可以在讲解的同时辅以人体各部分肌肉群分布的挂图。对于具体的剧目排练课,教师需要先进行单一动作的示范,示范可以包含正面、背面、侧面然后通过音频输入进行讲解授课,与此同时,课堂交流还得跟学生保持互动交流,增强教学的吸引性。当然课外视频教学还要讲的通俗易懂,让学生尽量能听得明白,并模仿到位。同时,还可以搜集些著名大学的网络公开课资源,进行有效补充。

  3.通过慕课平台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微课”的引领优势。为降低翻转课堂建设的成本,高校音乐舞蹈专业的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利用现有的慕课平台进行上传和传播。百度传课、中国大学慕课等网站都是比较好的网络教学平台。本文认为在利用慕课平台教学时,要充分的利用“微课”。“微课”是指短小精湛的视频,视频时间大概在15分钟左右,最长不要超过60分钟。如果视频时间太长,学生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看完视频,知识量太多将增加理解视频知识点的难度。微电影在青少年群体里广泛传播,因此可以将视频教学资源以微电影的形式在网络上传播。在利用传统在线网站时,还应积极探索微信翻转课堂教学。微信目前是大学生广泛使用的社交工具,开发微信翻转课堂教学能提高翻转课堂的普及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3〕。

  4.课堂教学上的提问和合作学习示范。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要让学生理解翻转课堂教学的真谛,可通过示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舞蹈的理解。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为例,授课教师可以挑选若干学生、以及同专业的教师组成学习小组。在上课初期,借用外校的教学的视频,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初期只是对民间舞蹈的大致形态有所了解。到了课堂后,教师可用示范的方式为学生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印象。对于学生的错误理解与形体动作给予纠正,鼓励学生对事物有一个深度认识。学生有了学习基础后,通过翻转课堂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训练。

  5.精编课前小测试,引导学生课后必须学习,做到主动学习。学生个体条件与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很容易导致学生掌握的程度深浅不一,教师可根据课前测试,测试学生是否积极学习。例如,在古典舞身韵的教学中,课前要求学生做出最有代表性的舞蹈形态,同时,对中国古典舞的身法韵律特点进行提问,激发学生在课前的学习与思考。结语翻转课堂在高校舞蹈教学的运用中,还尚在初级阶段,我们应当根据舞蹈教学的特性对其进行研究与试验,以求得到更利于达到教学目的的课堂教学手段。利用翻转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并能发现自身的不足,打破舞蹈课“口传身授”的传统教育模式,为舞蹈教育研究提供新观点与新模式。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07):5-16.

  〔2〕丁云华.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O2O教学模式与管理机制探索〔J〕.高校教育管理.2016,(01):111-115.

  〔3〕陆娟娟.翻转课堂———舞蹈教育走进微课时代〔J〕.舞蹈.2016,(05):64-66.

  第四篇:表象训练法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表象训练法一般是通过暗示语言来对受到训练的人员的动作技巧和运动景象进行正当的干扰,进而使受到训练的人员能够凭借记忆和思考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受到训练的人员全面掌握动作要领。多数高校舞蹈教学采取表象训练法,将舞蹈的训练水平高低与此联系到一起,目前表象训练法已经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本文就表象训练法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关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表象训练法;高校舞蹈;

  教学应用

  高校舞蹈教学中应用表象训练法已经得到明显的成效,因此高校舞蹈教学应积极应用表现训练法并加以推广和宣传。营运表象训练法可以使高校舞蹈教学的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还能够使学生们对舞蹈动作要领有更深的了解。同时高校舞蹈教学应根据不同的学习程度进行不同的教学,使表象训练法与舞蹈教学充分高效的融合。

  一、表象训练法的分析

  (一)表象训练法存在的意义

  高校舞蹈教学大多应用心理训练法,将日常学习动作与学生的心理活动联系起来,使之印象加深。表象训练法属于心理训练法,表象训练法就是将心理教学与技术教学联系在一起,凸显出心理训练法的高效作用。“表象”的意思不难理解,简单地说就是过去记忆中的事物,而表象的感知大多依靠视觉和听觉。其中运动表象就是指受到训练的人员通过肢体运动来对各种练习动作进行形象的记忆和思考,同时在一定时间内在脑中融合各种动作形象,将动作的特殊要领机械化的记忆下来。由此可以得出表象训练法是将形成已久的表象内容加以利用思考,所以对于运动和肢体肌肉的感觉来说都是特别真实的。高校舞蹈教学最为普遍的一种心理训练方式就是表象训练法,表象训练法将内部的心理行为到外部的肢体行为充分利用,将二者融合在一起使学生的心理训练效果得到明显提高。显然,这种表象训练法对高校舞蹈教学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各种动作情景和动作技巧加深学生对技巧要领的掌握。学生应不断暗示自己以此来建立一套标准化的心理训练方式,表象训练法旨在通过对生理神经系统的反应来突出一定的训练目标,这是高校舞蹈教学采用表象训练法的根本目标。近几年来,舞蹈教学在高校艺术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所以如何制定出一套适合学生们的标准高效的舞蹈教学模式是高校舞蹈教学相关部门应该加以重视的。同时,表象训练法不应该仅从教学内容方向出发,还应该将舞蹈教学的训练方式加以融合,充分凸显出高校舞蹈教学的教学质量水平的高低。

  (二)表象训练法具有的优势

  表象训练法对于高校舞蹈教学来说,应当以舞蹈教学的基础为主,心理训练的方式为辅,两者相互拓展进行训练。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将舞蹈的基本动作和实际练习结合在一起,以此来促进学生对于舞蹈训练的完全掌握。同时表象训练法应该是合理有效的,因为这不仅仅是高校的舞蹈教学的教学保障,也是学生们提升自身舞蹈水平的环节。在表象训练结束之后,学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共同讨论回顾之前的动作要领以及技巧方式,使得舞蹈训练的过程能够在大脑中不断出现,加强自身记忆,从而达到对舞蹈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表象训练法对于舞蹈的技术要领有着一定的完善作用,在其运用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从动作的拆分和动作的结构开始,逐渐掌握舞蹈动作的连贯与通顺,学生更容易掌握舞蹈各个动作的基本要领。在运用表象训练法时应该积极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使学生能够顺畅地依靠自我想象来减少学习时的阻力,这样可以极大的加快学生学习舞蹈的速度,同时也能使舞蹈学习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表象训练法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表象训练法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优势

  高校舞蹈教学是一门高雅艺术类课程,很多学生都为之青睐,但是遇到越来越多的学生学习舞蹈导致了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如今的高校舞蹈教学需求。舞蹈教学的模式大多满足于学生的机械化学习,这是与学生学习舞蹈技能相违背的,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大多数以教师作为主体传授舞蹈技能,让学生们通过僵硬的记忆或死板的练习学习舞蹈基本动作。经过一段时间盲目练习的影响,使得学生们学习舞蹈的积极性降低,不再主动去学习舞蹈。而表象训练法可以从很多方面解决这些难题。舞蹈教学注重于舞蹈动作的精确连贯性,以及动作的优美平和性,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在舞蹈教学中加以重视。舞蹈教学中运用表象练习法可以从动作技能以及心理暗示两个方面共同练习,使学生们能够在完整的动作训练下练习舞蹈技能与动作要领。这样很大程度上使得舞蹈教学的目标得以实现。教师在授课前可以播发一段关于舞蹈教学的视频,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开发出来,并且让学生在视频中体会舞蹈动作的基本要领以及动作规范,在此过程中,学生还应该仔细听从教师的讲解,进而加深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对所有的舞蹈动作了解之后,学生可以自由思考,在脑海中形成对舞蹈动作的回忆并且不断记忆。此时由教师播放舞蹈背景音乐,让学生闭目思考,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完善的舞蹈过程,并不断演练,同时可以在自己周围的空间内进行肢体演示。在进行舞蹈动作的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舞蹈的动作要领闭着眼睛进行反复练习,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动作进行讲解,让学生们能够更深层次的了解动作要领,进而加深自身的记忆。在课程结束后,学生也应该进行表象训练,进行周期性地训练,在完成整套的舞蹈练习之后,学生可以自由组队,通过小组形式进行合作练习,在合作中交流沟通不断发现自身动作缺点以及技巧的不足。表象训练法的作用对于舞蹈教学来说是特别显著的。学生对于舞蹈教学的动作熟练度以及技巧的完全掌握是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的,而且对舞蹈教学的教学质量也有着明显的提高。

  (二)表象训练法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前景

  表象训练法是依靠有意识的表象活动来使学生对记忆内容加深,这个记忆过程并不是学生对技巧方式的机械化记忆,而是依靠思维活动的融合来使学生对舞蹈技巧的记忆更加深入并且加深记忆。高校舞蹈课程中的表象训练法运用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以及肢体动作练习,两者相互联系,是学生对于舞蹈动作达到融会贯通,这种思维心理训练模式能够帮助高校舞蹈教学课堂达到更好的教学成效。表象训练法不断渗透于现有的高校舞蹈教学模式中,以帮助学生达到对舞蹈动作的情绪调整和思维方向的练习。同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到运动技能对于学生心理活动的影响,充分了解舞蹈教学中实际操作与心理行为之间的联系。表象训练仅仅是高校舞蹈教学方法中的一种特殊的辅助教学方法,我们应该理性的从表象训练法的实际练习过程中掌握到相应的心理活动发展,进而从多个角度不断加强表象训练法的教学成效,使其在以后的舞蹈教学中能够发挥出更加明显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表象训练法能够促进学生对于舞蹈动作要领的掌握,并且能提高学生的技术熟练度。教师也能够采用表象训练法使学生不断在大脑中记忆机械化的舞蹈动作,进而使其加强对舞蹈动作的理解程度。这使得学生们能够准确完善的记忆和理解相关的舞蹈动作,提高自身舞蹈水平,将学校舞蹈教学的教学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唐海英,张勇明.探析表象训练法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5,5(4):56-57.

  [2]肖志艳.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表象训练法的运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5,13(36):254,256.

  [3]乌兰其其格.表象训练法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5,25(11):184-185.

  第五篇: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民族民间舞蹈是以一个国家民族文化为依托逐步发展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魅力。在高校舞蹈专业中增设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不仅可提高学生的精神状态,还可提升他们的情操与气质,这对于学习舞蹈技艺来说意义重大。为此,高校舞蹈教师需格外关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一、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首先,教学内容较为单一,我国民族众多有着极为丰富的民间舞蹈资源,不过在不少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教学内容以汉族、朝鲜族、维吾尔族和蒙古族等民族的舞蹈为主,导致其他民族的优秀舞蹈资源没有被运用,限制舞蹈教学范围。其次,教学方法单调,教学方法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条件,口传身授成为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主要方式,虽然有着一定的优势,但是长此以往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舞蹈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态度变得被动效率难以提升。再次,教学评价不够全面,教学评价能够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与质量,在不少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运用的评价模式是期末考试,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难以从多角度、多方面和多层次的综合评价学生,无法真正全面掌握他们的舞蹈水平。

  二、解决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内容丰富化

  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师为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舞蹈知识和技能,应不断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特别要注意平衡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引领他们学会运用舞蹈理论进行实践练习。由于我国有多达56个民族,对于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来说资源可谓是异常丰富,教师除讲授理论知识和组织学生欣赏经典舞蹈作品之外,还应让他们体会多个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背景、艺术风格和动作内涵等,汲取各个民族民间舞蹈的精华部分。同时,高校舞蹈教师需着重搜集各个民族具有特色的舞蹈传授给学生,实现开阔视野的目的,让他们可以接触到更多的舞蹈种类和广阔无垠的舞蹈世界。通过丰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资源,让学生学习更多的舞蹈知识和技巧,认识到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进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方法多样化

  对于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来说,教学方法需与现代化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相吻合,有着自身的特色。在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树立多元化文化观念运用动态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讲授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背景与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民间文化,拓展其舞蹈知识结构,诱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同时,高校舞蹈教师可采用即兴创作教学法,利用空间构图、美术练习、音乐刺激、文学引导和文化启发等方式启迪学生,尊重他们的体验,保护学生舞蹈创作的积极性。另外,教师需开展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组织学生深入到社会生活中亲自观察、了解和感受民族民间舞蹈的练习方法和形式,使其在实际体验中获得舞蹈经验,将多种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韵味、步法、律动和体态相互比较,形成一个整体。

  (三)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评价多元化

  教学评价是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力倡导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的应用,能够为学生带来人性化、弹性化的发展空间。针对评价内容,高校舞蹈教师除之前的舞蹈技能和理论知识之外,还用着重关注学生在平常练习过程中态度是否主动积极、独立学习能力如何、团队协作能力怎么样,以及舞蹈创作能力怎么样等,这些均可当作评价标准。在评价方式方面,教师可使用定量和定性有机结合的方式,除给出具体分值之外,还应对评价对象进行定性描述。比如,学生在学习民族民间舞蹈过程中掌握哪些步法、动作,进步情况如何,拥有哪些能力等,突出对他们的重视和尊重,在后续学习中更加努力。而在评价主体上,除教师评价学生之外,还需引进学生自评和互动的方式,让他们也参与到民族民间舞蹈评价中。

  三、总结

  在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活动中,针对存在的问题需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所以,高校舞蹈教师可从教学内容丰富化、教学方法多样化和教学评价多元化等不同角度切入,从多个方面解决民族民间舞蹈教学问题。

  参考文献:

  [1]叶凌飞.对中国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发展现状研究[J].戏剧之家,2014,(15):134-135.

  [2]董乐.探析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发展之路[J].大众文艺,2015,(15):201-202.

  [3]吴崟.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J].大舞台,2015,(11):204-205.

  第六篇: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主动性的激发

  摘要:主动性是个体按照自己规定或设置的目标行动,而不依赖外力推动的行为品质。对于学习和工作效果起着决定性影响。近年来,在高等教育整体大发展的背景下,高校舞蹈教学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方面却始终存有欠缺,从而使教学质量的提升遭遇了瓶颈。鉴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分析了主动性缺失的表现,并就具体的激发策略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舞蹈教学;主动性;缺失表现;激发措施

  1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主动性缺失表现

  1.1学习情绪较为低落

  舞蹈表演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需要经过一个长期、曲折的学习过程才能有所收获。特别是其以人的肢体为展示手段,相对于其它艺术来说,各种技术训练更加艰苦,很容易让人产生乏味和畏难的情绪。很多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稍微遇到一点困难就会叫苦叫累,甚至心生放弃。这种状态下显然是难以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

  1.2舞蹈艺术表现力不足

  舞蹈表演是一门以情动人的艺术。舞蹈编导创作出饱含情感的作品,再由表演者进行有感情的表现,最终获得与观众的情感共鸣。可见情感是贯穿于舞蹈创作、表演和欣赏始终的。而这种情感的来源,则正是表演者对舞蹈的兴趣和主动性。现实中常见的情形是,学生在技术表现上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整体表演效果却给人以干巴巴的味道,更像是单纯的动作展示,丝毫没有艺术感染力可言。究其根本原因,正是对舞蹈学习和表演主动性的缺失。

  1.3学习认识模糊

  当下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都在教师的引领下按部就班地学习,看似是一个正常有序的过程,其实多数学生都在认识上较为模糊。包含为什么要学习舞蹈,学习到何种程度,当下的舞蹈学习和今后的个人发展有怎样的关系等。由此导致整个学习过程都是机械、刻板的,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就无从谈起。

  2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主动性的激发措施

  2.1变革教学方法

  传统高校舞蹈教学中,普遍采用“讲述+示范法,”即教师先讲解作品和技术要点,然后进行示范,学生进行模仿。整个过程中,学生都被视为了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灌输的容器,既没有主动的意识,也没有主动的机会。对此应该将一些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中。如对话式教学法。这是新世纪以来在西方教育界受到普遍认可的教学方法,其主张师生在一个平等、民主的氛围下,通过沟通和交流来获得知识的建构。与传统教学相比,对话式教学法给了学生充分表现自身学习感悟的机会。学习中遇到了何种困难,有怎样的学习意愿等,都可以和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且得到教师的充分重视。这种重视会让学生获得一种被关注感,从而坚定了学习信心。又比如分组教学法。针对学生数量众多的现状,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让各个小组之间进行良性的竞争,由此形成了一个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同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可以看出,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对于学生的学习情绪有着直接影响,需要教师结合实际,将更多科学、灵活的方法应用于教学中,使教学方法成为激发学生主动性的催化剂。

  2.2进行深入体验

  舞蹈作品是舞蹈表演的对象,加之每一部优秀的作品都是情感的结晶,所以对学生主动性的激发具有特殊的功效。传统教学中,教师将更多目光投向了技术训练,对舞蹈作品内容、风格、情感等方面较为忽视,所以学生也没有树立起作品体验意识,只是单纯地进行技术训练,也自然会感到乏味。以民族民间舞为例,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几乎每一个地区都有其代表性的民间舞,体现着该地区特有的历史文化、民俗习惯、审美追求等。要想让学生充满兴趣和主动性去表现这些作品,就要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体验。比如傣族舞中为什么经常出现孔雀和三道弯造型?东北大秧歌中的“哏”是什么意思等。在了解了其中的缘由之后,学生就会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与此同时,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创设出切题的情境,比如学习蒙古族舞蹈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蒙古大草原的壮美风光,耳边也传来了优美动听的长调,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学生们自然就会有表现的欲望。还有一些地方民间舞蹈,也完全可以进行田野采风,来到舞蹈真实诞生、存在和发展的地方,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可以看出,之前教学中学生主动性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作品的忽视,只有深入体验作品本身,才能真正发自内心的进行舞蹈表演。

  2.3丰富舞台实践

  舞蹈是一门表演的艺术,舞蹈作品必须要借助于表演才能得到全面和深刻的展示,舞蹈表演者也只有在表演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所以舞台表演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舞台的环境、氛围、表现效果的优劣、观众的反响等,都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相应的反馈作用。比如当表演十分成功,获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时,那种成功的喜悦感是学生们尤为渴望的,也自然会在随后的学习中更加自觉和主动,追求个人目标的实现。所以作为学校和教师来说,理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舞蹈表演机会。在校内,首先要保证各种表演场地、设施的完善,如音乐厅、舞蹈教室、音响、服装道具等,满足各种实践活动的需要。同时广泛开展各种文艺活动,如节日纪念、周末文化广场等,为舞蹈专业学生保留上台表演机会。在校外,则要和一些文化事业单位、演出团体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定期指派教师和学生前往实习,既满足了对方的用人需要,同时也使学生得到了全面的锻炼。比如近年来各地兴起的山水实景演出,就对专业舞蹈人才有着大量的需要,对此双方就可以展开良好的合作,获得共赢的效果。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让学生领悟到舞蹈的真谛,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继而对舞蹈学习充满兴趣和主动性。

  2.4变革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具有独特的导向、诊断和激励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由此带来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希望得到教师的评价,一方面是对之前学习效果的反馈,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中获得鼓励和支持。所以应该实施及时、准确、全面的评价。具体来说,首先是评价主体方面。传统教学中,教师是唯一的评价主体,面对众多学生,很难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对此可以引入更多的评价者,如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力求评价的准确和客观。其次是评价方式。打分制是最为常见的评价方式,虽然方便快捷,但是一个简单的分数并不是学生真实水平的反映,如果分数不准确,则很容易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产生影响。对此应采用更多的评价方式。如档案袋式评价、实践评价等,注重过程性评价,让学生获得一种被关注感,并对后续的学习充满信心。综上所述,近年来,伴随着各种教育理念研究的深入和教学实践的开展,学习主动性的价值和作用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通过学生主动性的激发,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并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作为高校舞蹈教师来说,理应对此有足够的关注,并结合教学实际,多种措施并举,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充满兴趣的学习状态中。本文也正是本着这一目的,对此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为当代高校舞蹈教学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陈芬.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对“情”与“形”的把握[J].大众文艺(理论),2009(02).

  [2]许霓.中国传统舞蹈教学的创新研究[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9(01).

  第七篇: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摘要:毋庸置疑,舞蹈教学是高校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在高校音乐专业来说举足轻重,提升了学生相应的艺术修养。但是,高校开展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时常会发现诸多问题,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对于舞蹈教学欠缺兴趣,由此,本文将浅谈高校舞蹈教学中显露出的兴趣欠缺端倪,并在此基础上探究提升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策略,望对日后高校舞蹈教育工作有所增益。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学习趣味;提升兴趣;显露弊病;探究路径

  不置可否,高校注重素质教育,注重在舞蹈教学方面的投入,并期望带给学生艺术专业类的教学提升,整体上增强学生身心素质与审美能力。但是当前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总是存在这学生缺乏兴趣的重要诱因,从而严重制约了相关舞蹈教学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探究有效路径提升学生在舞蹈教学方面的趣味迫在眉睫。

  一、明晰高校舞蹈教学中兴趣缺乏的缘由

  1.就学生主体而言,生理与心理因素占据着主导。往往高校学生对于舞蹈教学欠缺兴趣,一方面就是自身先天条件的局限,因为舞蹈教学更多的是通过身体表现艺术和审美。但是诸多学生自身生理机能并不符合,尤其是一些容忍性差的学生不在少数,在进行高难度舞蹈动作的教学过程中甚至会引发他们的身体疼痛,而往往教师会忽视这个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对于舞蹈训练就会产生负面的抵触情绪1。同时,舞蹈训练通过人身体特殊的律动来表现,特有人的主观目的性且不乏夸张,而心理方面则是指对于很多之前没有接触舞蹈学习的学生而言,他们内心深处对于自身的怀疑,还有一些男生对于舞蹈动作的羞涩,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学生不敢大胆尝试,用有色眼镜来审视舞蹈,更谈不上增强学习兴趣了。

  2.教师引导作用发挥不足。就舞蹈教学而言,舞蹈老师就是学生们学习的镜子,在训练过程中,教师的任何一个举止投足,任何一句话语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特别是老师对于每个学生的不同评价,往往一些老师无意的言语和动作都可能让学生丧失学习舞蹈的兴趣,认为自身不适合学习舞蹈,无形之中丧失了舞蹈学习的热情。除此以外,一些高等院校的舞蹈教师普遍年轻化,但是作为综合大学的舞蹈教师来说,教师水平参差不齐,难免会在教学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自然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引导作用发挥效能不足,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日渐消退。

  3.环境背景因素的桎梏。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强调环境因素的重要性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舞蹈教学对于环境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在近年以来,国家大力提倡丰富艺术教育,藉此诸多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都被提升了日程,在教学场所上进行了诸多完善,然而很多高校对于舞蹈教学的相关硬件设备设施构建仍有不足。譬如,一些舞蹈教室数量有限,大量学生不得不挤在一起上课,还有一些学校让男女生一同上课,无形之中使学生在课堂上放不开,进一步制约了兴趣提升的可能性。

  二、浅析高校舞蹈学习兴趣提升的策略所在

  1.正确认知舞蹈学习,采用合理方式教学。诸多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很少接触正规专业的舞蹈教学,那么舞蹈老师必须首先让学生们对于舞蹈有正确的认知。一方面是从舞蹈鉴赏的角度出发,凭借理论课学习让学生们学会更好的欣赏国内网的舞蹈作品,潜移默化之中给学生更多鼓舞,让他们坚定通过自身后天的努力也可以出色完成舞蹈训练2。另一方面还要认识到大学生表现欲都较强,都想要在公众面前展现自己出色的一面,有了对于舞蹈认识的正确认知之后,再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冲动就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工作,对于舞蹈动作的选取上秉持合适的原则,进一步帮助学生寻找舞蹈学习的魅力之处,使得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之中更好的培养自身的舞蹈学习兴趣。不可否认,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会影响舞蹈学习,更是作为学生提升学习兴趣的关键点,必须适度提升学生的自我优越感,可以作为舞蹈学习的强大支撑,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是弥足珍贵的。还亦可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情景模拟环节,让学生在观看中发现不足,互相学习,同时对学生舞蹈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和困难,教师必须耐心讲解,多用肯定和鼓励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增强教师群体的综合能力与素质。高校舞蹈教师必须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水平,这些能力囊括了专业技能、科学文化以及职业道德等要素,不置可否,舞蹈教师的综合素质会潜移默化的影响课堂教学水平,也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对于舞蹈训练学习的积极性、趣味。只有舞蹈教师既拥有渊博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又具备高超的形体技术,再加上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这样完美的语言和肢体表现,便会让学生从心底里萌发喜欢与敬佩之情,因此,探究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路径是高校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3。高校舞蹈教师理应更加充实自我,不断提升专业素质水平,并且多在课后同学生作交流,进一步拉近同学生的距离,在无形中增强学生对老师的喜爱,激发舞蹈学习兴趣。

  3.舞蹈教师保持良好教学状态,善于启发学生,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高校舞蹈教师在教授学生舞蹈课程时,需要有针对性的就课程中一些难点、关键点动作与形体进行讲解,譬如,在双人配合时,老师可以在课堂过程中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来启迪学生,只要动作示范准确、优美,语言生动有趣,学生便会从心里佩服、信任和喜欢,会大幅度提高他们学习舞蹈的兴趣。老师教学过程中需要保持良好心态,将个人工作同私人生活划分明确,真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舞蹈教学中,和谐、良好、亲切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质量地提高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不和谐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紧张的感觉,舞蹈动作不敢大胆的展示,害怕出错被骂,最终将导致教学的质量的下降。因此,要想做到教学相长,和谐的师生关系必不可少。

  4.改善高等院校舞蹈教学硬件条件,强化设施建设。硬件教学环节同舞蹈教学密不可分,如若硬件教学设备设施不能同舞蹈教学相配套,一定会带来舞蹈教学的困顿,由是,高校的领导层需要充分认识到强化舞蹈教学硬件设备投入的重要意义。对于舞蹈教学投入足够的教学资源,并同时做到陈旧设备设施更新的及时、完备,有效完善与创新舞蹈教学硬件条件配套工作,诸如舞蹈教室,倘若缺乏专用舞蹈教室,后续舞蹈教学内容势必难以开展,相关教学内容在实际环境的制约下无法进行创新,最终舞蹈教学的质量一定会大大降低。所以,学校的重视度直接影响到教师、学生的认真度,只有具备完善的教学设施才能进一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一言以蔽之,切实依据学生自身特点因材施教,并积极创新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浓厚的兴趣。尽管当下高校舞蹈教学中增强趣味性有所成效,但是仍然任重而道远。

  注释:

  1.付劼.关于提升舞蹈教学艺术感染力的几点思考[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3).

  2.刘阳.浅谈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J].青年文学家,2016(5):678-679.

  3.孙丽娜.张作霖.胡茵陈.谈高师舞蹈教学中的兴趣[J].美与时代,2015(10):254-267.

  第八篇:艺术实践对高校舞蹈教学的作用

  舞蹈是大众普遍认可的艺术形式,当前很多高校也设置了专门的舞蹈专业,力求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舞蹈人才。艺术实践是学生展现学习成果、实现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以及艺术灵感的激发,对高校舞蹈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教师也应充分发挥艺术实践的教学作用,以实现对学生创造能力、思维能力、欣赏水平等的有效培养。

  一、艺术实践对高校舞蹈教学的作用

  (一)有助于教学理念的更新

  高校舞蹈教学中,既包含理论课程,同时也包含实践教学,需要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够使学生学习效果达到最佳。通常情况下,人们往往会认为舞蹈仅仅是一种动作表演,忽略了其人文科学性[1]。艺术实践,则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对舞蹈的艺术特征进行深入理解和探索,并帮助教师及时了解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大提升了舞蹈艺术的启发力,并有助于教师教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QQ:522-52-5970

论文   策略分析   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