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毕业论文 > 管理毕业论文 > 现代教育理论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现代教育理论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文章从分析硅谷成功的原因入手,提出了创新教育在计算机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创新教育与知识结构的相互关系,探讨了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框架,总结了创新教育实践中应当特别注意的几个环节。
/3/view-11553764.htm
关键词:创新教育;计算机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35-0200-02

美国加州的“硅谷”原以农业为主,在20世纪70年代还随处可见樱桃树,但硅谷的迅速崛起在于不断创新!从60年代的半导体,到70年代的处理器,80年代的软件,90年代的互联网,它时刻引导着世界科技创新的方向。因而有人说“硅谷是一个奇迹”,而硅谷之所以能够成为孕育新科技新产品的圣地,最主要的原因是它特有的“创新环境”――硅谷公司的生产是开放型的,兼容性好便于调头;加州的法律环境宽松,跳槽容易,因而人才流动(包括反复流动)成为可能;硅谷鼓励冒险,宽容失败,人人都能跃跃一试,因而成功的几率大大增加,创新成功的数量占绝对优势;硅谷移民多,易于集中更多的人才智能,形成了良好的人才储备等等。
国家综合实力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国民素质的高低和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上,越来越多地体现在一个国家的创新人才的创新能力上。因此,转变教育观念,实现科教兴国,探索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创新人才培养的原则与做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深刻理解创新教育与知识结构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关系

1.在计算机教学中,必要的知识储备与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一个对计算机课程非常感兴趣的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高等数学和英语基础以及必要的电学知识,即使起初有对计算机的偏爱和灵感,在今后的事业中也会力不从心。因此,没有广博精深的知识储备,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丰富的人文知识、科学的方法论是学生充分运用专业知识、施展“创新能力”的保证。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必须在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同时,开展人文知识学习,并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大学阶段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习与思维方法的训练。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只有能够把学习知识的“领悟”,转化为自己的学识和能力,才能够在实践中提出新的见解和创意,并有能力付诸实施,进行技术创新与知识创新。

二、探索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基本框架

1.计算机教学中自由宽松的环境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基础和有利条件。大学生喜爱与善于学习和使用计算机,是计算机教学优于其他学科的独特优势,计算机的课堂教学与课堂实训,给大学生提供了自由的思维空间,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创新教育”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契机和条件。充分利用学生爱学、想学的心理特点,调动学生潜在的学习潜力,引导学生创造性学习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最佳切入点。
2.创新型教师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前提。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因此创新型计算机教学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和阅历,才能在教学中统揽全局地理解、处理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作为时代的象征,互联网将世界联成地球村,计算机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众多媒体集于一身,使世界上每个角落的人们都能方便快捷地获取全球各类信息。为此,创新教育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手段,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学习、实践和对未来的设想,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别出心裁、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问题。
3.研究“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是实施“创新教育”的质量保证。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的教学活动的基本框架结构,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过程统一体。它既使教学理论得以具体化,又要使教学实践得以规范化。但单一的教学模式只能体现一定的教学思想,解决某一方面的教学实际问题,而计算机的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研究和创新教学模式,用新的眼光解决新的教学模式遇到的新问题,才能根据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模式组织教学,达到教学有法而无定法的最高教学境界。

三、创新教育在计算机教学实践中应当特别注意的几个环节

1.科学设计计算机各学科课程的教学模式。认真研究各学科课程的特点,既考虑合理的知识结构,又要突出重点,不面面俱到。在《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中,第一,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一点较易实现,因为计算机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收获和惊奇。第二,要引导学生树立学好计算机的决心,告诉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人,只会用计算机上网、聊天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真正地掌握将计算机技术用于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种本领。第三,引导学生不要局限于课堂学习的内容,计算机应用十分广阔,只靠课堂学习是不够的,需要学生自己通过网络、报纸、参考书不断学习各种计算机应用的知识。第四,结合实际应用多做一些具体的工作,如个人就业推荐表、成绩单、个人主页等,通过的大量的实际操作练习,真正提高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2.科学组织教材内容,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深入研究大纲和教材,合理选取与调整内容,如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打破传统的“计算机概述―操作系统―办公组件: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Internet”模式,先讲“网络应用”,尤其是E-mail、QQ的用法,以便直接使用“电子邮件”、“QQ”等,实现实训课堂的及时反馈,如要求学生使用“E-mail、QQ交作业”,用“E-mail、QQ”即时评价与反馈作业完成情况等,学生既乐于接受,又在实践中提高了能力,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科学调整学生状态,进入“互动”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是创新教育的起点,因此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真情实感和人格魅力可以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创造培养创新人才所需的平等、和谐的环境基础。可以由教师的单相权威的讲授转变为师生互动;由强调苦学转变为活学、乐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一味的批评转变为以表扬鼓励为主,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由重统一要求、轻独立见解转变为统一要求与独立见解并重,既要求最后的结果,更注意实现结果的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自尝试、探索研究,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有充分动脑、动手的空间,以提高学生创新的能力。
4.科学设计教学过程中递进的要点(问题),步步抓紧学生的思想。创新型课堂,尤其要注意设计“包袱”――教学中知识点递进的各个要点,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与注意点。设计的问题应从学生的自身能力和层次结构以及课程的教学出发,注意新颖性与多面性,同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问题,根据课堂管理特点,为学生自主找到问题的答案做好铺垫,让学生常有成功的体验,才能增强学习兴趣,达到使学生想问、敢问、能问并密切配合教师节拍的教学效果。
5.引入知识考试和能力测试并行的考核办法。计算机实训课堂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使学生遇到难题时学会动脑,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真正提高。为此应当引入知识考核和能力测试并行的考核办法,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和优势,自主地对某门课程选择知识考核或能力测试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教学体制,鼓励学生选择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并在实践中通过考核的方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计算机自身的魅力使计算机课堂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使计算机不断地得到发展与变革是计算机业内人士的共识。希望通过教育创新的实践,使高校成为我国创新人才的“硅谷”。

参考文献
[1]刘轩.关于我国技术创新体系的思考[M].九州出版社,2001.
[2]陈源山.新竹科技园的成功与困惑[J].科技信息,2003,(9).
[3]孙洪敏.创新思维的哲学路径[J].河北学刊,2004,(4).
[4]潘懋元,陈兴德.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之路[J].中国教育报,2004,(9).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QQ:522-52-5970